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10月22日,秋茶采摘季。邵阳市绥宁县瓦屋塘镇的层峦叠嶂间,刘飞燕背着茶篓攀上260亩高山茶园,指尖翻飞采下今秋第一捧嫩芽;转身又踏着晨露走向山腰羊圈,查看正在进食的黑山羊。
十年前,刘飞燕白手起家,如今已编织出“羊肥茶香”的产业链:山顶种茶、山腰养羊、山脚种稻。当她带着本地茶、羊品牌闯入新赛道,昔日凋零的野茶山已成30余户农妇的“黄金银行”。
刘飞燕积极拓展茶叶销路。
回乡创事业,养羊场成致富场
“养黑山羊,不外乎这五个字——管、选、配、育、防。”说起养羊的技术及防控知识,刘飞燕头头是道,“别看这群‘宝贝疙瘩’不起眼,但它们可是我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0年,刘飞燕随丈夫回到家乡邵阳市绥宁县瓦屋塘镇三星桥村定居,望着被重峦叠嶂的群山紧紧环抱的村子,她决心创业。村里的草山资源丰富,还有过放牧的传统。于是,她选择养羊,开启“新农人”的新生活。

刘飞燕回乡养羊。
万事开头难。刘飞燕的资金不足,养羊只能从小规模起步。她和丈夫自己选种、砍木头、建羊圈,把养殖场放在了山坳里。然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养殖场简陋、市场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还是迎面而来,“我一边在山上放羊,一边还要学习养殖知识,从各种羊的特性、饲养条件到疾病防控、生态养殖、繁殖管理,简直是无暇分身。”
渐渐地,刘飞燕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养殖之路。2016年,刘飞燕带着6户农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建了6栋羊圈,专养黑山羊,打开了不少周边乡镇、县市的销路。
把茶当理想,帮村里妇女增收
总有人问刘飞燕,黑山羊养殖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做耗时长、收益慢的高山茶园?这个爽朗的山里妹子总会回答一句话:“羊是我的生活,茶则是理想。”
“我总会遇上村里年长赋闲的妇女,听她们说起以前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平均海拔850米以上的山上四处是野茶树,村里的妇女会自发组队上山采茶,一年可以积攒100余元,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有了着落;后来,村里就办了一家茶叶加工厂,但因为野生茶长短、品种不一,销量不好的茶产业渐渐衰落。
村里妇女因茶园增收。
“我想让村里的妇女们有事做、有收入。”2017年,刘飞燕在镇、村干部和扶贫队的引导和扶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组建合作社,流转高山土地40多亩栽种茶林。同时,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茶产业,她争取村里支持为村民免费提供茶树苗,发动30多户村民栽种有机茶。
刘飞燕学习炒茶技艺。
光是种植还不够,必须打通茶叶加工、销售产业链。于是,刘飞燕引进了浙江龙井、湖南红茶等优良品种进行统一种植,学习茶叶炒制的流程,创建了当地的有机茶品牌,聘请当地网红开通直播带货。她还因地制宜,在山顶种茶、山腰养羊、山脚种稻,将稻草和秕谷加工成饲料喂羊,羊粪则用来肥茶,茶树老叶和茶果经过发酵后又能肥田,冬春时节稻田里的嫩草还可作为羊的饲料,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道路。
如今,刘飞燕的茶园已经有260亩,每户村民平均每年增加采摘鲜叶 1000斤。“我希望能建一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开发出更多茶产品,让绥宁的高山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村里的妇女,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