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又出问题?快看看你家有没有这类书→

凤网 2023-11-27 阅读数 23387

“小气鬼,喝凉水,喝了凉水变魔鬼”
“张三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
“小明的屁,震天地,一屁崩到意大利”
……
你的学生时代
曾经流行过这些顺口溜吗?

此类形式简短、语言逗趣、本质戏谑的内容
往往在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
而近日
一首这样的“灰色童谣”
引发了不小的网络争议

柳琴(化名)是一所幼儿园的实习老师
负责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识字认读课
她发现,孩子们使用的识字书中
收录了这首《小妹别生气》
“我们这样教孩子,合适吗?”
作为一名刚刚入行的幼教
柳琴充满疑虑


网友热议

这样的内容不合适教给孩子

今年8月,柳琴开始在湖北一所幼儿园担任实习老师,她所在的幼儿园使用的识字书《识字认读》(上册)为“幼儿入学全方位U+提升方案”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识字认读》(上册)一书中出现的《小妹别生气》。

这本书不仅收录了《咏鹅》《静夜思》等古诗,也有《分果果》《开火车》等童谣,孩子们可以一边学古诗、念歌谣,一边识字。

近日,柳琴备课时读到了这首《小妹别生气》,其中那句“我坐椅子你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让她越读越觉得不合适。

在柳琴心里,纳入儿童读物的内容要具有美感且积极向上,最好还能传授一些正向的人生道理。《小妹别生气》这样的内容,不合适教给孩子。

11月7日,柳琴将书中的《小妹别生气》页面拍照后发到了社交平台,引起了众多网友留言讨论。

有人认为,《小妹别生气》连儿歌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首恶搞顺口溜,是调侃打油诗,是大家口嗨的段子,现在却出现在了正规出版物上。

也有人担忧地说,作为成年人,我们读这样的顺口溜都会觉得不适,为什么要教给孩子?

还有人对《小妹别生气》进行了改编,把“我坐椅子你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改为“你坐椅子我坐地,你吃香蕉我吃皮”“我坐椅子你坐席,我吃香蕉你吃梨”,改后内容获得多人点赞。

网友对《小妹别生气》进行了改编。


编辑团队已着手修订

再版时会修改

近日,在某购物平台下单购买了《识字认读》(上册)后发现,这本书是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20年11月,单本价格为48元。

《识字认读》(上册)共有56页,收录了51首古诗、童谣等内容。按照书后生字表统计,学完这本书,孩子可以掌握292个生字。其中,《小妹别生气》出现在这本书的第40页。

11月14日,一位自称为该书编辑的工作人员表示,《小妹别生气》是一首经典童谣,类似于颠倒歌。颠倒歌的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

“将这首歌纳入书中,是希望小朋友能从兴趣出发学习识字。”工作人员称,如果用正常思维去解释,这首歌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太严谨,小朋友会觉得枯燥。

作为编辑,他认为,要从两个角度看待这首童谣,从语言上看,这首歌没有问题,但如果从引导小朋友礼貌行为上说,它是有欠缺的。这本《识字认读》目的是通过这本书,教授孩子们学习生字。“我们选择这首童谣,是放在语言认读范畴,不是放在礼仪教学范畴。”

经了解,该书出版后,有读者反映过这个问题。今年6月,编辑团队开始着手对图书内容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内容为“小妹小妹别生气,明天带你去看戏。我搬椅子别坐地,你吃香蕉我扔皮。”

另有该书的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本书内容存在瑕疵,出版时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如果图书再版,会对内容进行修改。


专家:需谨慎对待

3-6岁幼儿教育问题

这本《识字认读》的封面清楚标注了“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编写”的字样。据教育部官网,该指南于2012年印发,其中内容明确提出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及“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并反复强调需引导幼儿在与他人交谈时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内容。教育部官网截图

“我吃香蕉你吃皮”的含义与该指南“关爱幼儿”的核心要素是否相悖?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倪桓表示,如果这本读物针对的是3-6岁的儿童,那确实存在不良引导倾向。

“3到6岁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大脑高速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在识字和认读中形成基本的是非观雏形。他们按二元式的认知方式思考问题,还处理不了既好又坏的具备复杂和整合性的信息。”

倪桓提出,该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只能单向接收信息,因此学习材料的导向特别重要:“如果这个时候的读物里出现‘我吃香蕉你吃皮’,那孩子们是会认同的,也可能会在现实中进行模仿。”

而对于部分网友提出的“不要上纲上线”“只是开玩笑”等意见,倪桓则认为,戏谑的内容应该针对已经具有完整的认知能力、建立起相对稳固的价值观后的个体,而非低龄儿童:“因为这部分网友自己不会真的只吃香蕉让对方吃皮,他才会觉得这种说法无伤大雅。但在孩子还在形成价值观的年龄段里,不能轻易地在教育性的读物里出现这种明显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其实,对比曾经流传过的那批极具攻击性、“很黄很暴力”的“灰色童谣”,《小妹别生气》的遣词造句并不算出格。但口口相传和出版成书的传播介质差别,决定了后者必须承载更大的社会责任。

“口口相传带有随意性和人际互动性,所以可以有一些戏谑的表达,但放在读物上就不行了。”倪桓说:“读物属于大众传播,白纸黑字统一印刷。我们对大众传播的要求更高,内容要无可指摘,价值观、表达、印刷各方面都要经得起推敲,因为它面向的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

儿童读物关乎儿童的成长

非常重要

编辑团队和图书出版应加强审核

杜绝有不良引导倾向的读物出版

从而误导儿童!


素材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长江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