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晗菁
三湘四水,相约湖南;福地怀化,懂你如家。地处湖南西大门的怀化,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誉,这里山雄水秀皆成画,既有巍巍雪峰山的绿、悠悠沅江水的碧,也有漫漫历史烟云的古和“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红……
9月17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怀化开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这片“福地”,目之所及皆是文旅盛景,诸多打卡景点焕新登场。家长与孩子携手漫步,可在洪江古商城触摸青石砖瓦间的历史脉络,也能夜游㵲水河畔,于碧波光影中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场景,领略五溪大地的独特神韵与魅力。
怀景触历史,古城延伸出文旅新篇章
“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
聊起怀化的人文历史,就不得不谈及洪江古商城。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的洪商发家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这里曾汇聚天下商客,容纳四海货物,素有“七省通衢”“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称。
“明清以后,洪江的商贸那叫一个兴旺!18个省、24个州府、80多个县市曾在这里设立商业会馆,走在街头,就像走进了一幅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来自长沙的陈建正牵着8岁儿子的手,漫步在古商城的青石板巷上,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孩子特别喜欢汛把总署、忠义镖局里的沉浸式演出,福兴昌烟馆、福全堂药行等打卡点全方位还原了明清时期的人文市井风貌。”
凭借这份独特的价值,洪江古商城先后获评湖南省最佳新秀旅游景点、湖南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成为怀化文旅的闪亮名片。
走过古韵十足的洪江古商城,顺着怀化人文经济发展的脉络,去集中展示近现代工业辉煌成就的“芳华年代”文旅休闲街区,在青砖黛瓦与工业旧址间,聆听跨越时空的“怀景”故事。
“芳华年代”文旅休闲街区依托怀化市洪江区萝卜湾片区工业遗存,以20世纪80年代工业风为主题设计建设,打造集城市记忆、文化传承、休闲体验、旅拍打卡于一体的文旅新空间。
“孩子被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深深吸引,一会儿指着老机器问东问西,一会儿对着复古标语拍照。而我则觉得回到了儿时,感觉特别亲切。”50岁的周阿姨和记者感慨,“街区里的‘白鹭洲湿地’‘机车营地’等主题区域各有特色,非常适合一家人游玩打卡。”
2025年,洪江区全力冲刺“芳华年代”二期项目。完工后的二期项目将与一期业态无缝衔接,形成集怀旧体验、休闲互动于一体的文旅新亮点,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工业历史、感受时代芳华。
怀乡浸夜游,㵲水河畔打造沉浸式体验
沅水之畔,楚韵流转。在榆树湾的碧波之间,一座以屈原《天问》为魂的文化宝岛天问岛,正将两千年前的楚辞浪漫,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让古老文脉在当代焕新颜。
天问岛坐落于怀化城区㵲水河畔,以屈原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求索乐园、天问VR大空间等九大特色建筑,从科技与互动、艺术与自然等多维度切入,通过VR、画作、萌宠、演出等多元载体,成为解码楚文化的“立体教科书”。
在天问岛,最值得驻足打卡的,当属8月中旬崭新落成的屈原雕像。雕塑以“上下求索”为魂,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气魄与五溪大地的精神血脉深度交融,不仅成为天问岛的文化地标,更成为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在大球泥瓷艺馆,可以带孩子近距离欣赏各式精美瓷器,再去楚辞草木画展,于画作中学习23种楚辞植物,天问岛成了家门口的‘楚文化’学习天地,将家乡的人文故事娓娓道来。”怀化市民李雅文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分享道。
㵲水河畔,全国首部福文化主题大型沉浸式游船演艺《福地长歌》,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演艺以榆树湾码头为起点,以㵲水河为轴线,串联起榆树湾、天问岛、东盟集三大景区。游船所至,一幅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屈子行吟叩问天地的“福源”,到通道转兵绝境逢生的“福运”;从芷江受降挺立民族脊梁的“福佑”,到杂交水稻哺育人类的“福梦”;从“义利相济”的“洪福洪商”,到国际陆港的“福满五溪、商通天下”……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演员们,邀大家一起领略怀化大湘西独具特色的非遗民族文化,在互动演绎中领悟“福”的真谛。
总导演石明灯向记者介绍:“《福地长歌》通过㵲水河畔一家四代人的生活,全方位展现怀化作为福地的文化底蕴。我们将戏曲、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歌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其中,让观众沉浸式体验。”
怀味品非遗,五溪大地解锁民俗“百景图”
9月16日上午,怀化五溪非遗广场上热闹非凡。湘、鄂、渝、黔、桂五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迎接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的盛大启幕。随着侗锦飞布惊艳亮相,一幅多彩非遗“百景图”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在健康之夜展区里,中医非遗传承人手法娴熟地展示推拿、艾灸、针灸等传统技艺,引得不少市民驻足咨询。在新邵孙氏正骨术展台前,非遗传承人孙夙预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道:“我们从邵阳赶来,带来了孙氏古法膏药等特色产品,还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肩颈按摩服务。”
一旁的非遗跳蚤集市上,竹编、木雕、刺绣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五省边区“城市号”展区则宛如一座微型非遗博物馆,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浓缩呈现,让市民游客沉浸式领略多元非遗风采。
随着现场灯光聚焦主舞台,一场场非遗表演轮番登场,瞬间点燃全场热情。现场观众王女士感慨道:“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今天才发现,它既传统又新潮。”
随着夜幕降临,一场“会流动的文化大戏”正在悄然上演。8台“非遗巴士”穿梭怀化全城,车身上印着湘绣、侗锦等非遗图案,车内展示着小型非遗手工艺品,成为移动的“非遗小课堂”;戏曲展演车、义诊车、非遗技艺展示车则开往体育中心、市民广场,开展夜间流动展演,20台跳蚤集市车辆同步出发,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接触非遗。
2025年5月开园的怀化五溪非遗园则把非遗“玩”出了另外的花样。这个由非遗广场、数字体验空间和研学工坊组成的非遗文旅新场景,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42个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成了怀化市民家门口的非遗“宝库”。
“在数字体验空间,42个非遗项目插上了‘科技翅膀’,电子DIY织锦、陶罐制作等体验项目特别受孩子欢迎。游客还可以通过‘玩赚享’积分系统,兑换非遗特色商品、享受优惠服务。”讲解员介绍道。
研学工坊则更具巧思,通过对非遗研学内容与产品形态进行融合设计,面向青少年、成人及亲子家庭推出立体化服务,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在非遗园内还可以体验特色民族服饰旅拍服务,精美服饰搭配创意场景,让人收获精致舒适的旅拍回忆。”怀化姑娘汪女士推荐。
9月16日下午,湖南非遗出海商品交易会在五溪非遗园三楼同步举办。作为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的重要子活动,交易会还打造了“湖南非遗出海集散中心”,推出非遗联名爆款产品,助力湘品“走出去”,让千里之外的观众也能“云逛展”,共享非遗盛宴。
从精彩展演到传承接力,再到多元创新玩法,五溪非遗园已成为怀化市“非遗+文旅”的示范窗口,更成为市民朋友品味非遗韵味的“宝库”。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