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凤网 2025-08-18 阅读数 38390

经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湖南芷江递交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战迎来决定性胜利。这一天,历史的笔锋在芷江落下,书写了民族重生的庄严篇章。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那段山河破碎、同仇敌忾的岁月,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铭记历史、警醒未来。

为何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选址于湖南芷江?这并非偶然。芷江虽为湘西小城,却在抗战后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驻扎着当时中国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芷江机场。自1943年起,中美空军联合部队以此为据点,频繁出击,切断日军补给线,支援正面战场,对日军形成空中压制。正是这片土地上轰鸣的战机声,一次次击碎敌人的妄想,也使芷江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象征。

更重要的是,芷江地处西南腹地,既远离沦陷区,又临近前线,交通相对便利,安全有保障。国民政府经过慎重考量,最终选定此地作为受降地点,既体现军事上的审慎,也彰显政治上的庄严。1945年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在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将军的主持下,正式递交投降书,交出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这一历史时刻,没有盛大的庆典,却以肃穆与克制,展现出胜利者的尊严与克制。

芷江受降,不只是军事意义上的终结,更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南京沦陷到重庆大轰炸,从台儿庄血战到百团大战,中华民族以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芷江的受降仪式,是亿万同胞用血肉铸就的胜利丰碑。它向世界宣告:一个不屈的民族,纵使山河破碎,亦能浴火重生。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记住80年前的那场胜利?因为记忆是民族的基因。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牺牲,也意味着重蹈覆辙的可能。芷江的受降旧址如今已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泛黄的降书、锈迹斑斑的武器、烈士的家书与遗物。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和平来之不易,尊严需以实力捍卫。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当今世界,仍有动荡与冲突,仍有否认侵略、美化战争的逆流。我们重温芷江的那一刻,正是为了坚定捍卫历史真相的立场。胜利属于过去,但警示属于未来。唯有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

芷江的青山依旧,㵲水长流。当年的机场跑道早已归于宁静,但历史的回响从未消散。从卢沟桥的枪声到芷江的降书,十四年抗战凝聚着不屈的民族魂。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守护国家尊严,捍卫民族未来。

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清醒,是对和平最深的守护。80年光阴流转,芷江的受降时刻,永远定格在中国人的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雪峰雄鹰)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罗雅洁

审核:唐天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