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 | 用好“有形之手”擦亮“两山”理念发展底色

凤网 2025-08-19 阅读数 30506

文/廖坤锐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曾有“锰三角”之称的地区,多年前因粗放式锰矿开采加工,生态满目疮痍。通过实施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当地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如今发展起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周边居民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从“卖矿石”到“卖生态”的转型,这是湖南践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在经济发展的传统认知里,部分人误以为生产力提升离不开资源高强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一些地方为短期经济增长,盲目上高污染项目,虽GDP数字增长,却留下严重生态创伤,后续修复投入巨大,得不偿失。而“两山”理念恰似一束光,照亮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路,揭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湖南的生动实践不断验证着“两山”理念的伟力。以郴州为例,当地曾因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双重困境。痛定思痛后,郴州启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关闭非法矿点,引入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将废弃矿山打造成生态公园和休闲农庄。如今,郴州不仅恢复了绿水青山,还发展起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与生态修复的双赢,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践行“两山”理念,政府的“有形之手”要善谋善为。一方面,需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绿色产业扶持政策等,激励企业与个人投身节能减排、生态修复,让绿色转型有政策红利支撑。另一方面,要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守护绿水青山,为“两山”转化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当然,践行“两山”理念是一场长久的接力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技术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加大生态科研投入,突破绿色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加强生态环保全民教育,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汇聚共建生态文明的磅礴力量。

可以预见,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发力,将不断解锁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密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创造更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的范例,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丰厚馈赠,让“两山”理念在祖国大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喜之郎

审核:唐天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