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形象亟需自我重塑和社会重建
文/邓魏
对于很多后妈而言,生活中多少有过难堪,这是可想而知的。自然,在母亲节,后妈想听到一声“节日快乐”有多难,我相信,您在翻阅本期我们的《后妈,祝你母亲节快乐》时会有些触动(详见本报5月17日A04版)。
在中国,后妈将会越来越多。首先,离婚率攀升,无疑让后妈剧增——在这个社会分化、人口流动、职业流动频繁的时代,异质婚姻大量出现,离婚后再婚成为很多正在情感泥潭中挣扎的人们的最佳选择。其次,“大叔控”们也正争先恐后地赶赴后妈这个岗位,此前有调查显示:18-25岁女性7成为“大叔控”。的确,除了“大叔控”们各种个体原因之外,“大叔”们的那N个优点在婚恋市场上也是好价码。另外,在庞大的“剩女”队伍中,也有不少人被迫成后妈。在中国,“姐弟恋”并不被看好,“剩女”们不得不寻觅比自己年长的男人……当然,反过来,部分男人也正不遗余力地催生后妈,他们那些弯弯肠子你懂的,我们就别在这多费口水了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妈增多,体现出时代的进步,女性意识的增强。然而,这个庞大的后妈群体形象正被误读,却又不能不说是时代悲剧。
近几十年,在社会群起而攻之下,后妈形象正愈发变得恶毒,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诸如“后妈养的”之类抨击后妈的话实在是耳熟能详;可以想象的是,大多亲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对孩子也很少会说后妈的好……更糟糕的是,诸多如《白雪公主》、《灰姑娘》里的外国恶毒后妈被引进中国;影视剧和小说中,恶毒后妈更是层出不穷。她们的诞生,迎合大人的观念,却刺激孩子的心灵。
因此,重塑后妈形象,亟需整个社会对她们高抬贵手。当然,不排除当下极少数后妈虐待、毒打继子,可大部分女人奔赴一个拖家带口的男人,多少有些忍辱负重。对于后妈来说,她们对跟继子关系难以融洽,肯定有过无奈和无助;而对于单纯的孩子们来说,那些心中的魔鬼,一定程度上来自社会的教唆。如果社会以不公允态度对后妈,不但让后妈被妖魔化,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暴力,更激化后妈与继子之间矛盾,甚至让后妈的形象不断恶化下去,并代代相传。
当然,要想社会正视后妈形象,更需要当事人的主观努力:那些给娃娶个后妈回来的男人们,首先就该处理孩子与妻子的关系,否则您当初就算是困死在婚姻里也别离婚啊!后妈们一“上任”就该做好角色转换,携着真情出发,让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真心接纳自己。当然,这一点需要后妈们持之以恒,有时需要几年,有时甚至需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