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最美的资源分类中心”开始:千年古村高椅的振兴之路

凤网 2018-06-13 阅读数 184482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漂亮的侗乡阿妹端着香醇的米酒,在村口唱起祝酒歌,迎接客人的到来;古街长长的青石板街道上,百余张八仙桌一字排开,桌上是村民自家熏制的腊肉、捕捞的河鱼,还有用山上采来的黑饭树叶做成的黑饭。5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围坐在一起,同过当地传统的“黑饭节”——这是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见到的场景。

利用古村资源振兴乡村,于高椅村而言,不仅是保护好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500年间的104栋古建筑物质遗产,更是保护村落文化的多样性,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性的产业,让村庄的生活情感和生活仪式具有“活态美”。

古村里的“中国最美资源分类中心”

颜值高,用处大,棒棒哒——高椅青山绿水间毫无违和感的垃圾分类站。

湍急的巫水河穿山绕岩而来,蜿蜒至山脚,又精巧地一“弓”,如同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缠绕起世外桃源般的高椅古村。

村子对面,是被著名环保专家叶榄称为“中国最美资源分类中心”的高椅村资源分类中心。

这个美轮美奂的资源分类中心建在与村子隔水相望的一个山坳里,侗族特色浓郁的建筑和背后的青山相得益彰。中心分为上下两层,有分类间、管理员住室、厨房和卫生间,还有水池、景观拱桥、排水渠和花圃等。整个分类中心斗拱飞檐、白边黛瓦,从远处看来,像一只展翅的鹞鹰正驻足停歇在青山绿水之间。

高椅村村委会主任杨连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这个资源分类中心,是北京绿十字进驻高椅古村后建立起来的。

2014年,会同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乡建领军人物、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对高椅古村进行整体规划修复,并组建了以保护利用好高椅古村为主的三原色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4年后,对记者回忆起第一次来到高椅村的情形,孙君依然非常激动。“站在村头,仿佛能一眼看到这个村子500年前的模样——水渠、老街、溜溜船、土地庙,渡口的对联,甚至是夜里头响动的打更声,一切都没有改变。”走过了那么多村庄,这位乡土建筑设计师竟然在高椅村寻到了久违的乡愁与激情。

但孙君也看到了一些刺眼的东西——比如巫水河边的垃圾堆,比如村子里不时可见的脏乱差。于是,他请来北京绿十字执行主任孙晓阳女士和著名环保专家叶榄为村支两委成员和群众做关于资源分类和乡村环境治理的培训,并建起这个有着浓郁侗族风格特色的资源分类中心。

自此,高椅村的垃圾有了去处——能分类的分类,不能分类的填埋,有毒的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堆肥的堆肥,让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循环起来,形成“资源——产品——垃圾——资源”的闭环模式,改变当下广泛存在的“资源——产品——垃圾”的抛物线模式,重新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天道圆圆”的哲学观和生产生活观。

与此同时,高椅村还大力开展“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栏)运动,对脏乱差、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整治,实行乡村卫生网格化全天候保洁管理,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和污水处理池建设,对村内池塘、农田、水井等进行清理整治。如今的高椅村,街头巷尾也愈发干净整洁。

爱心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

腊肉、河鱼、黑饭,百余张八仙桌搭着肩儿,邀你来品乡野味十足的黑饭节。

5月22日,在盛大的黑饭节长桌宴开始之前,高椅村村民杨耀文拿着抹布,把摆好的长桌和条凳擦了又擦。作为高椅村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之一,身着“红马甲”的杨耀文和其他的爱心志愿者们成为黑饭节活动期间村子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但关键还得自强。”杨耀文说,在返乡青年的影响下,去年年底,高椅村成立了爱心服务团队,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古村振兴。

志愿者团队自成立以来,就经常开展高椅村环境保护及垃圾捡拾分类公益活动,清除不良陋习,提升景区品质。今年正月,志愿者们又自发排练了十余个文艺节目,前往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集体拜年,还凑钱给敬老院更换洗衣机和电视机……在志愿者活动开展不到2个月后,团队成员就达到了50人。

“我虽然人在外地,但家乡建设也不能撂担子。”高椅村爱心志愿服务者、远在北京开篮球培训学校的杨春发多次向志愿者活动捐款。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椅村的志愿服务向常态化、规划化、项目化发展,志愿服务范围不断延伸。他们的一举一动,乡亲们都纷纷“点赞”,称赞他们是一群忙碌的“红蜜蜂”。

 

产业振兴,为乡村唤回年轻力量

“网红”农民“江南哥”的直播事业,生长在乡村的活力与发展之上。

会同县县委书记杨陵俐自发当起了高椅村的宣传大使和策划大师,与北京绿十字一道研究制定了高椅古村“5:2:3”发展规划——村子里5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20%的人从事旅游业、30%的人进行配套服务,提出了“让古风留存,让绿色重现,让年轻人回家”的目标和理念。

“老铁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古村赶集,我带你们赶集去。”高椅村“网红”农民“江南哥”黄新良身穿侗族服装,挎包里备好充电宝,举着手机穿梭在古村街头,从当地赶集的民俗介绍到各种土特产,只要是好看的好玩的,都是他网上直播的内容。

“通过网络向网友介绍家乡,让我很有自豪感。”黄新良说,“直播”开通以来,高椅黑泡馇、高椅黄牛肉、红坡贡米、火塘腊肉等土特产通过网络走出了深山,古村老资产变现新资源,带动了村民增收。不久前,远在天津的一名大学美术老师看到他的直播,打算带60名学生前来高椅采风,电话联系要他帮忙安排行程。黄新良说,他正计划着把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网络直播小队,收集古村古宅故事,借助网络直播平台传递真实的古村面貌和生活,不仅让外界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让更多人地人来到高椅。

随着高椅村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的推进,也吸引了许多像黄新良这样曾经在外打拼的游子回乡创业。

“为实现高椅的可持续发展,让年轻人回家,消灭‘空心村’,真正让高椅‘活’起来,我们从4个方面加大了对高椅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会同县副县长梁玉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他们加强了原种产业和黑泡茶、黑米饭、大山茶、特色蔬菜等原种工艺的品牌打造,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和传统匠人的培养力度,高椅剪纸、傩戏、竹雕已成为游客必看的“景点”和购买的首选物品。同时,在保持老百姓生产、生活、繁衍生息风貌的基础上,高椅正在发展以吃黑米饭、打糍粑、杀年猪、做醮粑为主的农家体验游等延伸产业。“我们还在探索股份制互助经济,计划依托这些产业建立以村为单位,以一定的资金、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资产入股的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风险公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性生产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一栋栋没落衰败的古宅“复活”了,一个个新建或改建的冲水公厕干净卫生。房好住了,路好走了,日子美了——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实惠,更促使居民积极思索古村的明天。

链接>>

唤醒传统习俗,留住醇美乡愁

高椅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美,是文化熏染的美。为了让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椅古村恢复了一些合理的农村习俗,祭天贡祖、修复宗祠,“三月三”及“四月八”等传统活动持续开展,树清白家风,倡家国情怀;整理编撰出40多万字的《高椅的故事》,打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高椅一台戏”;积极引导动员傩戏“杠菩萨”、高椅傩堂面具雕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挑选适合的年轻人进行针对性培训,组织开展技艺展演传承活动;与湘潭大学合作,对高椅古村民俗风情和侗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完成高椅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并成功入选住建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为高椅成为游客“前世今生的守望,轮回寻觅的故乡”打下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