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姚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与新视野

凤网 2019-01-30 阅读数 351597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通讯员 袁树勋

1月26日上午,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许达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2019年,湖南将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力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站在益阳市南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育才村的田埂上,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总裁、农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波感受颇深。在他看来,推进乡村振兴既是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战略举措,也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机遇所在。此前,农创投控及其资源体系在海南博鳌建设了“乡村振兴的海南样本,博鳌论坛的田园名片”——南强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著名论断的石山镇等知名乡村建设案例之后,姚波一直在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视野、新理念与新模式。

回到家乡湖南,操盘全省首个“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姚波希望,通过对益阳南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这片土地的整治,能为整个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基于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姚波(中)在2018长沙“艺术设计家年华”高峰论坛上发言(图/庄德通)

一种新模式: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建领域深耕十余年,农创投控及其资源团队做过海南博鳌南强村、海口石山镇、湖南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等一批乡村建设示范项目,但姚波坦言:“失败的项目也不少。”

在姚波看来,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难题,以及金融和资本如何进入乡村的问题,是乡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2018年,姚波来得最多的项目点,是益阳南县。

在这个洞庭湖边的鱼米之乡,姚波想要做一个大型的乡村建设项目试点——用土地整治的方式,把5个村,面积大约一万亩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再在这片区域上布局稻虾养殖、艺术民宿、乡村体验、乡村艺术、EM示范农场等多种主题业态,“打造为洞庭湖区后花园”。

南县土地整治项目是全省首个“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试点

站在益阳市南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育才村的田埂上,姚波说,他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探索出基于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1月26日,为了帮助南县项目考察到更为适宜的技术和产业,刚刚从日本、泰国两地奔波回来的姚波马不停蹄地赶往南县。从车上的广播里,姚波一字不漏地听完了许达哲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农村特色千亿产业。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一县一特”“一片一特”等报告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关键词句,被他快速誊抄在笔记本上。

“省长报告里提到的这些关键词,对我们这个项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姚波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万亩旱地改造成水田后,能产生近万亩的“补充耕地指标”。而这类耕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交易后所产生的效益,又将投回项目所在地5个村庄的现代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姚波说,土地整治通过理念导入和产业配套、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速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够再生发出一些新兴投资项目,“通过土地整治等做好‘田、水、路、林、村’等农村纹理和底色,再通过‘土地整治+’战略,为乡村注入产业、生态、文教、旅游等功能。”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土地整治不仅保障了耕地质量、数量与生态平衡,“还可以更好地建设具有乡土风情的村镇,打造特色产业,统筹解决美丽乡村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

集农业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乡村金融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项目。这是南县县委、县政府及农创公司对于这片广袤田野和乡村的共同期待。

南县方面希望,项目能为整个洞庭湖区农村用地空间治理、农用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树立标杆,成为保障南县乡村振兴战略高速、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

姚波则憧憬,这个项目能让他和农创公司思索和构建了很久的“一体化乡村建设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落地完成。

一片新视野:艺术振兴美丽乡村

在日本,除了考察拟引进到南县的EM生物技术外(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技术。这种菌剂在种植、养殖、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发挥多种功能,促进动植物生长发育,抑制病害发生,净化环境——编者注),姚波也考察了日本新潟县“大地艺术节”的案例。

姚波率队在泰国考察EM农场

姚波说,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来说,设计和艺术就是它价值呈现的金钥匙。乡村很有价值,土地、生态、产品、生活方式都很有价值,“但是这个价值长久以来被淹没了,需要设计和艺术去开启它”。

日本新潟县南部有两百多个村落,曾经是人口密集之地。上世纪50年代日本城市化加速后,这里的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民居、校舍、田园荒废,一片衰败景象。

1996年,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希望借助艺术设计,打造一个以古名“越后”“妻有”来命名的“大地艺术节”,让这里重焕生机。2000年,第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成功举办。此后,3年一届的艺术节为这里的乡村留下了诸多世界知名的艺术作品。

比如现代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的《光之馆》。这个善于运用“光与空间”的美国艺术家将传统日本家屋与自然光线美妙融合,创作了一个可以住宿的艺术品;比如建筑设计师手塚貴晴、手塚由比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森的学校”,游客们可以参观手木工艺品,学习木工制作,了解稻米文化;俄罗斯艺术家卡巴科夫夫妇在这里留下了装置艺术作品《梯田》。主办方还邀请城市居民前来认领荒芜的梯田,参与耕作,回报就是田里产出的大米。

迄今为止,“大地艺术节”举办了7届,共接待300多万名游客,近400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了上千件作品,新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归,曾经凋敝的村庄重焕生机。“大地艺术节”也成为全球知名的艺术振兴乡村案例。

在日本拜访了72岁的北川富朗后,姚波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艺术乡村化、乡村艺术化,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但都是乡村振兴的可实践路径。北川富朗的“大地艺术节”模式能够给我们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野,带来不少启示。

“‘大地艺术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节,而是一项各方参与、规划有序的系统工程。”姚波说,从艺术节到长期长效的运营服务,这背后是以艺术节为核心、政府部门提供全面支撑、产业企业提供服务、众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的共赢组合,“这就是我们从北川富朗先生那里得到的重要启示”。

在日本,姚波(左一)考察了新潟县“大地艺术节”的艺术振兴乡村的案例,并拜访了“大地艺术节”的创始者、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右一)。

事实上,除了日本新潟的“大地艺术节”,台湾池上乡的秋收稻穗艺术节也是艺术振兴乡村的典范。

十几年前,池上面临着乡镇的普遍困境——地处偏远山区,鲜少有观光客涉足;土地被规划为农业用地,无法发展工商业;八千多户籍人口,一半离乡在大城市求学谋生,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居多——更可怕的,是人心颓丧。

转机出现在2004年,台湾开始举办稻米品质竞赛,实行有机栽培十多年的池上米连夺三届冠军,顿时名声大噪。随后,池上人开始思考下一步。2009年,他们与台湾好基金会合作,创办池上秋收艺术节,接连迎来云门舞集、优人神鼓、张惠妹、伍佰。十年来,池上的大坡池畔建起音乐馆,旧谷仓改造成美术馆,蒋勋等名家驻村生活,明星金城武亦来乡间公路拍摄广告。

2018年10月,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期间,三天来的观众超过7000人次,甚至包括作家龙应台、艺术家蒋勋、导演朱延平等文化名人。

在姚波看来,乡村建设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法,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每个乡镇的长相都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是,乡村建设中最大的公约数就是文化和艺术,“乡村是有尊严、有自信的、有价值的,并且乡村需要通过设计艺术来实现现代化。”姚波说,艺术和设计是一个铸魂的手段,“这个魂不一定是乡民的魂,这个魂是植根于国家和民族几千年来延续的文化遗存。”

“我们要的乡村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在现代意义的乡村,虽然保留了魂,但是一定是升级,是往前走的乡村。那么设计带来的就是给发展赋能。”姚波说,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来说,设计和艺术就是它价值呈现的金钥匙。乡村很有价值,土地、生态、产品、生活方式都很有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被淹没了,需要设计和艺术去开启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