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56个民族家访日记丨视若珍宝的围巾,留给了仡佬族女孩

凤网 2020-11-19 阅读数 30242

编者按:

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也有许多论述,比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等等。

用脚丈量公益路,用心书写教育情。带着最朴素的心愿,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发起人、主讲人,“博士妈妈”王建平自费启动了“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 · 走进56个民族”活动。她奔走于全国各地,深入于山野村落。每到一处,她一边以专注和敬业传授家教,一边用挚爱与深情记录心得。

即日起,今日女报 / 凤网全媒体独家策划推出“走进56个民族家访日记”专栏,在这些朴素的文图里,您能感受到一个女教师的温情脉脉,更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爱意绵绵。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王建平博士这组家访日记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看到山村孩童的家教现状,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更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开花结果……

我把视若珍宝的围巾,留给了仡佬族女孩

文/王建平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我做家庭教育工作以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家庭教育当中,母亲扮演着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和主要教育者的角色,母亲的综合素质与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要提高母亲的素质,最好的办法是让女孩受到良好教育。这次走进56个民族的公益巡讲,每到一地,我都会去到那些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女孩家里走一走,按实际情况给予她们一些爱心资助,也调研收集一些情况。

11月4日下午,我带领我的团队来到了贵州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三位小学女生家中家访。

汽车载着我们在贵州的盘山公路上蜿蜒前行,三个女孩的家虽然都在一个乡,但却分散在大山深处,彼此相距遥远。

家访的第一个女孩叫张泽英,她的家在一座山顶上。我们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多小时,提心吊胆的跟着汽车从一个近90度的山坡上爬上去以后,才看到一栋简陋的水泥平房矗立在平缓的山头。

张泽英和她的母亲穿着仡佬族特色民族服饰,在门口迎接我们。

张泽英的父亲患病多年,已于去年去世。她的母亲身体情况也不太好,仅靠在家周边打些零工,供两个女儿上学。

但这些年依托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看到她们家的住房条件还算不错,家里面电视机、冰箱等生活电器都一应俱全,墙角处还放了一台饮水机。

这个就读六年级的12岁女孩,看上去虽然有点腼腆,但非常懂事,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家里还帮妈妈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我握住她妈妈的手,摸到那满手厚厚老茧的时候,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心酸。这样一个跟我同龄的中年女子,不光长年照顾着生病的丈夫,还用她柔弱的肩膀负担起两个女儿成长的责任。但她没有抱怨总是笑呵呵的,向客人热情地展示着自己种的核桃、花生,口里一直说着感谢党和政府的话,不忘时刻教导女儿要懂得感恩。生活不易,但选择坚强面对,并充满感恩和希望,我想这是张泽英妈妈给女儿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站在外面说话时,我注意到,小泽英一直在咳嗽。她家住在高山顶上,风很大。她衣服领子很空,风从脖子里面灌进去,怕是很容易感冒的。我牵起她的手,感觉她的手也很凉,我当下就把自己戴着的围巾围在了小泽英的脖子上。

这条围巾其实对我很有纪念意义,也是我最为珍爱的,但小女孩戴着围巾的样子也很美、很温暖。

孩子跟我挥手道别时,眼睛里噙着泪花,但脸上笑开了花。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养。孩子,希望博士妈妈的这条围巾为你带来前行的力量,向着明天的太阳奔跑吧。

相关链接

仡佬印象:服饰上的“神鹰”图腾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在石阡有些仡佬族的服饰上,背部都绣有一只特别英武神气“神鹰”,原来这是他们的图腾。

而关于这个图腾,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据说,很多年前,一个仡佬族村庄因为瘟疫,面临灭顶之灾,因为神鹰为他们送来了灵丹妙药,在危难之际挽救了整个村的村民。从此,为了纪念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神鹰,将它作为图腾,并世代传承下来。从此,仡佬族人把每年的二月初一定为“敬雀节”。现已被列为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敬雀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曾流行于今石阡县共18个乡镇中的11个仡佬族侗族乡的仡佬山寨,凡仡佬家庭都有在家过此节的习惯,其中尧上仡佬村民每逢鸡年便以宗祠和露天场所,请上佛家、道家班子或戏班来祭祀娱神,开展敬雀节祭祀活动,邻乡邻寨带上自民编的表演节目来参加,参加人员涉及周边邻县和本县18乡镇的民间组织、艺术团体和亲友人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