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审判里的温度丨刘亚娟:换位思考是家事审判的法宝

凤网 2021-10-14 阅读数 39888

编者按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稳固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事虽小,审判事大。看似琐碎的家事审判,素来以复杂著称。这是一项情理法结合的综合性工作,也是法院工作融入和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法院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家事审判工作,能够推动家事纠纷多元化调解,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日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了第一届审判业务(家事审判)技能竞赛。技能竞赛由省高院、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举办,参赛对象为全省中基层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满3年的员额法官,竞赛内容以家事审判业务素养和能力为基础,围绕案件审理、法律适用和政策运用等重点,着重考查法官职业伦理、法学理论功底以及法律思维等综合能力。

经过历时3个月的初赛、预赛选拔后,全省114名民事法官共聚长沙,迎战家事审判大考。4天时间内,法官们围绕案件审查与法律文书制作、家事审判业务笔试、模拟法庭纠错、案件展示与答辩4个环节进行了精彩比拼。10名全省家事审判优秀法官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而在这10名法官中,有8名是女性。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竞赛结束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对获奖的全省家事审判优秀法官代表进行了采访,听她们讲述家事案件中的人性善恶、亲情冷暖、伦常文明,看她们如何通过司法来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美,感受她们在家事审判中维持情理法天平综合平衡的人文温度。

(9月29日,湖南省第一届审判业务(家事审判)技能竞赛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田立文,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邵刚,团省委副书记刘静,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丁兴发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全省114名民事法官共聚长沙,迎战家事审判大考。)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记者 张秋盈 陈炜 欧阳婷 见习记者 朱泓江


刘亚娟,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6年的民事审判工作,让她积累了大量的家事审判经验。

与老百姓心目中高冷的法官形象不同,刘亚娟觉得,家事审判法官应该是活络热情的“社区大妈”和冷静理性的审判员的结合体。“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她说。

一对离婚夫妻,两人达成协议将孩子交由母亲抚养。本打算再婚再生一个孩子的男方几年后依然无子,于是申请变更抚养权,带原来的女儿到长沙上学。

“从经济条件上看,男方的条件确实比女方要好几倍。如果简单粗暴地判断的话,可能就把孩子判给父亲了。”刘亚娟说,前妻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女儿,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后就要火急火燎地去上班,确实很拮据。但是刘亚娟通过和小女儿的交流,发现孩子和母亲关系很好,并不想跟着爸爸到长沙,而愿意留在母亲身边。面对态度强硬的男方,刘亚娟几次谈心,告知他孩子的意愿不可勉强。最终抚养权还是归母亲所有。

一桩离婚案件中,男方年有四十好几,只有一个独女。女儿12岁的时候,突然患了癫痫,反复治,治不好。男方同事无意谈起,癫痫应有家族史。男方起了疑心,纠结了半天做了亲子鉴定,结果竟然真的不是亲子关系。男方一怒之下,到法院起诉离婚,并且要求女方赔偿几十万元。

“本来男方的情绪是很激动的。女方也拿不出来这笔钱,孩子的情况也很可怜。”刘亚娟说,最终通过好几次的走访,双方以十万元的赔偿达成协议,并且承诺不把这件事告诉女儿,让未成年人能好好成长。

“办家事案件,特别要有耐心。”刘亚娟说,有时,你问当事人一个问题,他会跟你讲很多很多琐碎的生活细节:婆媳关系、丈夫(妻子)的忽视和伤害……“这种时候你千万不能打断他,你越耐心听他讲完,他便觉得你会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最后判决也不那么抵触。”刘亚娟说,这是一门很深的生活学问,法律的条条框框、理论的抽象宏观有时无法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更要懂生活、接地气。理解当事人,帮助他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