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欧阳婷
每天,孙玉要驾驶10余小时,大多时候都手握方向盘,直奔目的地。每年,她的里程表上会增加近10万公里。她和千千万万货车司机一样,在无数人的生活中快速掠过,隐没在入夜后与黎明前。
女性开车早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开大卡车的女司机仍是少数亮丽的风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数字货运平台司机就业与收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约有1728万名卡车司机,卡车女司机已超过16万人。其中两年及以下从业经验的司机中,女性货运司机比例从0.97%上升到了2.63%。
长期以来,货运工作因其长时间驾驶、重体力劳动等特点,被视为“男性主导职业”。而如今,越来越多女性打破性别隔离,进入了这一行业。谈价、接单、驾驶、卸货、装货……驾驶室内外,“卡姐”们正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江湖天地。
故事>>
网红女司机:开重卡的她是“卡车界女豪杰”
9月3日早上9点,李润兰从湖南株洲市运送的一车火车配件顺利抵达山西省大同市。这一趟行程,她已经在外行驶了十余天,此前,她从山西朔州市运送了一车陶瓷抵达湖南邵阳市,在邵阳市放空了两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单来自株洲的活儿,结果令她满意,“目的地是山西大同,离家里不远了,正好可以回家看看孩子和父母”。
李润兰是“个体户”货车司机,独自开着大货车走南闯北,几乎把家安在了路上,高马尾、牛仔裤、马丁靴成为她的标志性着装,开重卡、爬车厢、盖苫布……这些对于一些男性而言都困难的工作,却是李润兰的第一选择。十余年的货车司机经历,让她被网友们称为“卡车界女豪杰”。
手机记录车轮上的生活
在株洲等活的空档,李润兰没闲着,一直拿着手机拍摄,讲述自己“滞留”湖南的经历,后来,她又请人帮忙,拍了几段自己上下货车的镜头。不大一会儿,一条时长几十秒的视频宣告完成,没多久,就获得几十万浏览量。
这是李润兰的另一面。在短视频平台,她的名字是“兰兰卡车人”,有270多万粉丝,创作定位是“通过视频分享卡车生活”。
“无非就是今天油价是涨是跌,又去哪儿拉货了,卸货顺不顺利……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发一条视频,像记日记一样。”起初李润兰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她,“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孤独的陪伴”。一人上路,窗外是熟悉而单调的风景,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能和卡友聊聊天,看看在东南西北、大地山川间前行的同行近况,是卡车司机这个群体慰藉孤独的方式。
和许多同行一样,李润兰开货车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今年40岁的她是河北省张家口人,家就在109国道边上,每天都有上百辆运煤货车经过。看着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儿时的李润兰心中萌发了“司机梦”。结婚后,同村许多人都开货车谋生,考虑到正在上学的孩子、瘫痪在床的母亲、年迈的父亲,她也进入了这个行业,拿着借来的钱,再加上银行贷款,她买下了一辆二手的半挂货车。
“买一辆大货车,相当于在我们小县城买一套房。”关于货车,她的脑子里有一本账:每年给车上保险需要2万多元,换轮胎2万多元,车辆保养4万元,修车还得一两万元,除去加油加气,每月至少净赚2万元才够用。
为了这些数字,李润兰和她的车都不能停下来,“只要停了一天,就开始心慌”。
路上的“酸甜苦辣”
刚开始跑车的时候,李润兰选择在矿上拉煤,奔波于晋、陕、蒙、京、津、冀等地,平均每天的开车里程达到七八百公里。
最初的日子总是艰难的。由于经验不足、路况不熟,她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比别人多了将近一倍。李润兰清晰地记得,第一年跑车,车子在半路坏了,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她只能在车上度过新年,“车上还没有暖风,我们里面穿着小棉袄,外面裹着大棉袍”。
辛苦之余,还会遇到危险,李润兰告诉记者,下雪天车窗结霜影响视线,路面结冰车胎容易打滑,之前在矿上拉煤时,到处都是大坡度道路,货车载着几十吨重物,稍有不慎就会撞车、翻车。
不仅如此,长期待在驾驶座这一狭窄的空间里,让李润兰的颈椎、腰、胃等器官的健康受到长期困扰。由于缺乏运动,加上不规律的饮食,李润兰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使得她在生理期时的精力严重不足。
李润兰的个性爽朗、不服输,多年的开车挂挡生涯,让她的右手无名指明显变形;经常搬货、盖苫布,她的指节变得粗大、皮肤也逐渐粗糙。“但我没觉得我和其他男司机有什么不同,他们能做的,女的一样可以做,还能做得更好!”
十多年时间,李润兰的运货生意稳定,养得起家,还准备支持丈夫开门店。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去年换了新车后,她将跑车的范围扩大至全国,平均每天开车1000余公里。
“湖南是我最近来得多的地方。”李润兰说。在服务区、加油站等货车司机聚集的地方,李润兰有时会被认出来。“这不是兰兰嘛!”操着“塑普”的卡友们一开口,就像老朋友。“他们给我指路,告诉我哪家‘苍蝇馆子’好吃,特别暖!”
除了来湖南拉货,她还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邀请,在今年7月来到长沙参加一场交流大会,有货主、司机,还有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李润兰将自己启程前的准备拍成了视频,收集了评论区卡友们的建议,在会上将大家路途中的酸甜苦辣都分享了出来。“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们、理解我们。”
故事>>
夫妻档司机:她和丈夫每天都在路上
孙玉走下货车,久坐的疲惫感瞬间袭来,她用力地砸砸腿、伸伸腰,却引来了一阵麻木的酸痛,这是她常年驾驶落下的职业病。但她顾不了这么多,打开车门就开始卸货。短暂休息后,她又拉上一车土货,趁着清晨走上了回程。
今年43岁的孙玉,和丈夫是同一家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此前,丈夫专门跑车,她是这家物流公司的管理者。“我当司机,是生活所迫。”
多年前,卡车司机还是个吃香的职业。有月薪保底2万元的江湖传言,也见到过“00后男孩开货车5年收入超百万”的热搜。“但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了,以前是‘货主求着我们拉货’,现在就变成了‘我们求着货主给点货’。”跑一趟车的成本上涨,但运费不多,过程又辛苦。车队里的司机越来越少,货主又催得急。没办法,孙玉东拼西凑了几万块,买了一辆4.2米的厢式货车,开始自己上阵。
“单独开大车,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刚开始,孙玉加了好些卡友群,卡友们会在群里分享新闻、视频、货运等信息。从群里传来的,很多时候都是卡友们的“惊险一路”:有“地头蛇”在休息区前来碰瓷、找碴的,要赔几千块了事;也有偷油贼被司机发现,差点拿刀打起来的;还有一些高速上硬挤超车导致严重车祸的故事……
丈夫安慰孙玉,不要被这些“稀奇”的故事分心,开车谨慎安稳即可。于是,孙玉便提起精神,紧闭车窗,一路不停歇地开到目的地,连倒车都要下车仔细查看,生怕出什么意外。
孙玉常跑的线路是从益阳桃江至长沙浏阳,空闲时也会接长沙市内的单,这个习惯她保持至今。“都说货车司机出事的概率高,我们家两个司机,又不在一辆车上,更要小心仔细。”
但意外时有发生。一天凌晨,孙玉照例从益阳市桃江县送完货回长沙,在快到长沙地区的一条国道上,货车突然炸胎了!
“我那时正好行驶在路中间,车失控往右边冲去,我赶忙控制好方向盘,把车停在了路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外漆黑寂静。在原地等待了两个小时,孙玉拦下了一辆过路的车,这才获救。
女司机们与丈夫共同承担行业的风险和压力,还会面临更多的质疑。有些货主,见着孙玉张嘴就问“怎么是女的”?更有甚者觉得她好欺负,因为货箱上的划痕拖欠运费。
“在我看来,开车只分技术,不分性别。”孙玉开车稳,卸货快,她的货主大部分都是老主顾,同车队里的其他几名男性老司机对她也是佩服。“我用技术和能力把他们都‘征服’了。”
征服了同行和货主的质疑,孙玉却仍要在路途与家庭间抉择。“我们这个圈子流行一句话:‘当我握紧方向盘,就不能再拥抱你。’”
孙玉刚开始跑车时,儿子正读一年级,留在了宁乡市老家。每到周末,儿子就会给孙玉打电话,问她和丈夫能不能回家。尽管相隔不过一百公里,但在孙玉货运生涯的起步阶段,她没法陪伴儿子的成长。
孩子想妈妈,路上的孙玉也会于心不忍。“孩子从一出生就是我亲自带,我特别怕他自己在家,万一出什么事也没人照顾。”孙玉只得每天在孩子临睡前,和他视频通话,听着孩子的声音,她觉得路上的疲惫也松快了不少。
“有一次通话,孩子说,让我们开开心心出车,平平安安回家。”孙玉一听,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也是我们的愿望,是千千万万卡友和亲属们的愿望。”
关爱>>
长沙有个“卡姐之家”,鼓励“卡姐”做自己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湖南共有货运车辆23.43万台,货车司机50.5万人。
“尽管女货车司机仍然是绝对少数,但她们的数量和比例正在增长。”长沙市开福区货车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党委书记刘优良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在园区专门为卡车运输行业女性开设的“卡姐之家”里,就汇集了30多名“卡姐”。
为了更好地帮助货运行业女性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家庭幸福感,今年4月,在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货运路·巾帼行”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项目“卡姐之家”正式在长沙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落地实施,由开福区妇联主席成娟为“卡姐之家”授牌。
走进“卡姐之家”,这里设备齐全,空调、饮水机、按摩椅、液晶电视应有尽有,可以让前来的“卡姐”“卡嫂”们得到高质量的休息。
“这些女性长期奔波在路上,干着繁重的活,十分谨慎、敏感,我们还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关怀和活动,让她们找回自信,做回自己。”刘优良说。
打造“卡姐”“卡嫂”的避风港
这一点,“卡姐之家”负责人、长沙市芙蓉区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意深有体会。
在团队成立前,刘意带领着一批志愿者对园区里的“卡姐”“卡嫂”们进行了走访,了解她们的生活和需求。“对于她们来说,生活都围绕着一辆车。除了家庭和卡友,她们很少接触这个圈子以外的世界。”而这让她们与刘意接触之初,有了更多的紧张和防备,不愿意透露年龄、地域等个人信息,拒绝谈论自己。
但当她们互相深入接触后,刘意看到了“卡姐”们更多的需求。
对于奔波在路途中的“卡姐”来说,一路上的担心少不了:担心路况不好、遇上偷油贼偷油。精神紧绷久了,也想有个地方能休息、放松一下心情。但这往往难以如愿:要么是舍不得花更多钱住得更舒服,要么只能睡车上或者油箱上,一个动作就能惊醒。
“我曾遇见两位从河南运货来的女司机,拉起驾驶室的遮光帘,就睡在车里。”那时,刘意把疲惫的她们拉进休息区,坐上按摩椅,放上一部电影,走的时候还送上了一条擦汗用的毛巾。“我们做的都是小事,却是她们漫漫长路中不可多得的‘避风港’。”
“货车司机绝大部分是农村户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又占了多数。这份工作是他们可选范围内的高收入职业,代价是长期的奔波、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和与家庭的分离。这样的日子,留在家里的女人是没有办法好好睡觉的。”刘意走访过一位长期留守在家的“卡嫂”,她的丈夫是老司机,有的年头两个人一个月见一次,一次见一宿。
“她不敢主动和丈夫联系,怕他在开车,又怕他正在睡觉,贸然联络都会增加他出现意外的风险或影响他休息。到了约定的时间丈夫还没到家,她便更加焦虑。”刘意说,这种不安全感几乎存在于每个“卡嫂”的心里。“后来,我们请了心理专家来上课,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只要她们有问题,我们就会给出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不仅如此,对“卡姐”“卡嫂”的保障与帮助还涉及家庭。“暑假前,一位‘卡嫂’来找我,问能不能帮她的孩子入学。”这位“卡嫂”常跟着自己的丈夫出车,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刘意在两个月之内,帮她准备齐了所有的材料,将孩子送去了离“卡嫂”工作地点最近的沙坪实验小学。
在关怀下,“卡姐”们也在寻求、渴望“被看见”的舞台和成长。“从最开始的敏感、不自信,到如今我们每回组织活动,她们都侃侃而谈、积极参与,她们的变化相当明显。”
有时,“卡姐”们还会从受助者转为助人者。
今年6月,长沙暴雨,30多名“卡姐”志愿者和刘意一起身披雨衣,脚穿雨靴,手执铁铲、锄头等工具,冒着污水散发的恶臭,将下水道的淤泥与杂物清除干净,还帮助正在作业的货主整理路面。刘意把她们辛苦的身影拍摄记录下来,分享给了每一个人。一位“卡姐”给刘意回信:“在每一次伸出援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别人尊重的目光……”
湘妹子评论>>
期待每一位“卡姐”绽放职业光彩
“高薪卡姐”,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不少社交媒体夸张地介绍她们是“月入数万元的网红”,然而,透过这篇文章,或许我们更能看到她们收入背后的艰辛与坚韧——穿梭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不分昼夜;恶劣的天气条件、长途跋涉的孤独、来自多方的质疑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这些才是全国16万“卡姐”的真实生活。
一辆车、一条路、一辈子。新时代“卡姐”早已不是陪伴丈夫跑高速的“副驾驶专员”,她们勇敢挑战,以精湛技术突破职业性别,在日复一日的高速生活里“一路生花”,也在全国涌现了一批巾帼典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快手平台,粉丝量破100万的女性货车司机已超20位——开着21.5米的卡车,快递“卡姐”罗慧用车轮丈量人生;来自云南大山的琳宝,坚定成为一名卡车司机,被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选为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女主角……她们从车厢里走向镜头前,让更多女性看到了高速路上不同的风景,也鼓励着更多女性打破常规、拥抱更广阔的职业。
值得感恩的是,这些年,社会各界也在支持和鼓励着“卡姐”。公益方面,“货运路·巾帼行”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项目在襄阳、长沙等全国重要物流城市已建立了8个“卡姐之家”,直接受益人数近4万,辐射影响人数超22万;政府方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妇联,打造了“卡嫂共富工坊”,帮助卡嫂提升技术素养、拓宽眼界、增收共富;行业方面,爱心企业发起了“了不起的卡姐”评选活动,帮助卡姐打破固有标签,发现新的自己、新的生活……各方力量都在想办法赋能这群车轮上的“她”力量,让她们感受到职业之外的温暖。
职业不分贵贱,工作不分男女。我们期待,每一位“卡姐”、每一位积极向上的女性都能在职业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自我、追求梦想更加美丽和动人!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