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丨不老的“书童”

凤网 2024-09-17 阅读数 31074

文/张富遐

认识姜贻伟老师纯属偶然。十八年前,我和文友们在东江湖采风时,看见他满头的黑发中已夹杂了许多白发,像冬日落雪的土地。当时文友们总聊起他曾在东江教书是如何帅气、傲气、骨气。我无法再看到他的青葱岁月,恰是此时,他倒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人生态度。每次他只要到东江办事或出差,闲暇时总会喊上他的“东江三友”,也会叫我一同。他为人直率、坦诚,为文痴迷、忘我,无论是谁,只要对文学有丝毫的亵渎,他都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指正。

一次东江小聚时,大家谈兴正浓,他对我最近发布的几首诗大加赞赏。当时,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听到他如此赞扬我。我开始有些得意了,忍不住告知自己的诗集获得了一个文友们都看重的奖项,他听后却大声指正,诸如你不应该看重这些,更应该看重纯文学的奖项,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接近文学本质等等。我像个犯错的学生,在这位老师面前有些不知所措,忙解释只是分享自己的喜悦,希望在文学之路上得到认同并找回自信,把荣誉变为写出更好的作品的动力。他说话语气才轻了许多,对我说:要用宏观思考,微观写作,别让电脑、手机偷走了你的青春和时间。我听完后心想,是啊,饮食男女不可能不在乎这些荣誉,但是获奖的同时更应该听听这样真诚的告诫。我们也必须像鱼儿一样,吐出浮华的泡泡,排除压力和障碍,心无旁骛地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

饭后,我们相约前往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家写字。他用笔如操持着会写字的切割机,很快就把一张白净的宣纸,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收获的喜悦,运笔时还伴有“哼”“哈”声,比草圣怀素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无防备还会被吓一跳呢。他每写完一幅字都会沉思一会,点出独特和不足之处。他还用我们三人的名字分别写了一幅字,书写的“桂月”二字,结构很巧妙,我仿佛看见了桂树枝干在月亮上停泊成诗意的空间;书写的“玉清”二字则很繁琐,我认为本应冰清玉洁而简单,他则解读到别人写“清”字很清晰、线条明快,自己要写得很复杂,表示感情深厚;“东江”二字则有清清的湖水流淌,还依稀看到了湖边的水草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而“风中遐思”则由于用笔过于神速,落在宣纸上的雨点状墨汁比写字用的还多,他则笑着打趣道:这犹如无尽的遐思,更像活泼的省略号,且“风”字也有飞扬的动感……我不懂书法,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听某位书法名家点评过姜老师的书法除了自成一体外,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书写的快乐过程,不拘泥于形式,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豪放和不羁。姜老师除了痴迷书法外,文学创作也颇丰,出版过散文集《丸石斋闲笔》、小说集《看见》等作品,文章平实而富于哲理,言语间中透着智慧,说话依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果然文如其人。

十八年后,在东江湖艺术摄影馆再次见到姜老师。他已是满头银发无一杂色,长发飘飘,鹤发童颜。关于他的白发,曾听到一段感人的细节:每年他只染一次发,都是在回家看父母之前,为了让父母看到他依然年轻的满头黑发。他说父母在,不敢白发。

那天,我们几个文友想欣赏他的书法。他欣然答应,还特意问我们喜欢什么字体和内容,用心地为我们每人都送了一幅字。不承想,第二天,姜老师居然发信息告知我,有一个字没写好,下次在家写好补一张。可见,姜老师对书写的严谨和认真。他练习书法有二十多年了,每天要站着书写三小时之久,除了锻炼身体,更多是字里行间带来的乐趣,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即所谓的“姜体”行草,无论写在扇面、方形或圆形宣纸上,都富有生命力。他像永远不会老去的“书童”,在书法这块田野上,放牧着属于自己的黑白羊群。


编辑:喜之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