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生
近日,由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打造的网络普法题材微电影《鹦鹉的营生》正式上线各大媒体平台。影片展现的是某公司老总遭受网络“自媒体”及其团伙造谣污蔑、敲诈污蔑的事件,隐喻了某些网络“自媒体”无视底线,通过制造话题、引导舆论来谋取利益的现象。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中国互联网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时至今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呈现出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高度开放等特点。基于互联网的这些特点,针对某一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加之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传播者“推波助澜”,极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这种网络舆论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不同情绪化的意见表达,很容易让信息接收者产生认知偏差,造成网络舆论的失真和偏颇,甚至引发恶劣的影响。
在剧中,某公司老总受到某“自媒体”团伙恶意造谣污蔑,敲诈勒索,不堪重负而跳河自杀。在此事中,不明真相的网民盲目跟风是导致命案发生的“帮凶”。正是网络空间充斥着这些“财不离嘴”的“鹦鹉”,张罗着别有用心的“营生”,为网络造谣者提供可乘之机,使网络造谣者不法行径屡屡得逞。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网络绝非法外之地。身为普通网民,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参与造谣,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等乱象的生存土壤。同时,当我们当遭遇网络不法行为时,绝不能向不法行为妥协和顺从,要勇于站出来,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正如剧中所言,网络舆论力量的强大,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网络舆论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还是成为谣言与负面情绪的温床,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健康、理性的网络空间。而净化网络空间,就意味着要坚决抵制虚假信息、网络暴力,倡导理性讨论、文明上网,让真相与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近年来,从制定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到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从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到加强互联网企业平台信息管理,得益于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网络乱象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当然,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力军,网络环境的净化更离不开广大网民的全面参与、建设与监督。一方面,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倡导文明上网、文明互动,不发布和传播未经核实的不良信息,遏制网络乱象肆意传播;另一方面,要提升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培养理性表达的习惯,不被网络带跑思想,不被“情绪流”左右观点,不被流量“热度”带走理智判断。此外,在面对网络暴力时,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看客”,积极举报网络暴力行为,用实际行动制止网络暴力蔓延。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广大网民以身入局、以身作则,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同守护这片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家园,让网络舆论成为照亮社会前行的明灯。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小清
审核: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