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扎堆“心脉受损”?别慌,能救!

凤网 2025-08-21 阅读数 15886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珂

“医生,我感觉自己从头到脚都是病,是不是心脉受损了?是不是没救了?”近日,25岁的长沙青年田叶(化名)攥着厚厚一沓病例,推开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医科门诊的大门,接连抛出的问句里满是焦灼。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你可能不是懒,是心脉受损了”这句话正引发大量年轻人的共鸣。在某视频平台,相关内容播放量超3.9亿次。不想出门、不想工作、不想社交、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些状态被不少网友对号入座为“心脉受损”。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脉受损”?该如何治疗?

据田叶自述,他习惯熬夜,这段时间头痛、肩膀痛、腰酸轮番袭来,皮肤过敏、失眠多梦、胃口变差等各种毛病缠身,让他备受折磨,甚至“感觉整个人都废了”。

长沙95后女白领苏晓(化名)告诉记者:“每天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就不想动,朋友约饭我都没力气。以前以为是自己变懒了,看到大家都这么说,才发现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她刷短视频时看到“心脉受损”的症状清单,突然觉得自己“中了不少条”。

“在中医经典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心脉受损’这一词汇。”8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肖岚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解释,《黄帝内经》有云:“心主血脉、心藏神。”心脉可理解为心脏供血系统与精神活动的核心枢纽。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压、焦虑等不良状态下,中医认为这属于“情志内伤”,尤其是“忧思伤脾、悲忧耗气、怒则气逆”,最终会耗伤心气,损伤心阳、扰乱心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网络所称‘心脉受损’,其实是对这类状态的通俗描述。”

“像田叶、苏晓这样的青年患者在门诊并不少见。”肖岚透露,这些患者常描述“睡再多也像没睡醒”“记忆力下降”“胸口发闷发胀”,但各项体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在中医看来,这是心气虚、心阳虚、心神失养的综合表现,是“精气神”被严重消耗后的状态。“而情绪失调、作息饮食不规律是重要诱因。”

“心脉受损”的多发,实则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身心疲惫的共鸣。肖岚提醒,通过积极生活方式与专业医疗干预,多数情况都能得到改善——毕竟,身心的失衡从来不是“没救了”的信号,而是提醒我们该停下脚步,认真关照自己了。

如何改善“心脉受损”状态呢?“情绪管理是核心,要避免过度焦虑攀比,可通过接触自然、培养爱好调节情志,多与能带来正向能量的人交流。”肖岚表示,“饮食上要多吃红枣、莲子、百合等补气养心食物,饮用参麦饮(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组合)也有帮助。此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搭配规律作息,能有效生发阳气、改善症状。”

编辑:徐珂

二审:唐天喜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