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罗雅洁 唐天喜 通讯员 梁辉
“刷到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自测,越看越觉得自己中了好几条。”继MBTI测试、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后,“成人ADHD”又成社交平台新热点。相关自测内容点赞动辄过万,不少人由此给自己“确诊”,甚至连演艺明星的亢奋表现、脱口秀演员的“咋咋呼呼”,也被网友贴上“疑似ADHD”标签。
ADHD会在成年后突然出现吗?成人ADHD与儿童ADHD症状有何不同?网络自测靠谱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专业人士为您厘清认知误区。
网络自测ADHD成风
“中十条以上可能是ADHD”“3分钟分辨自己是不是ADHD”……近段时间以来,社交平台上的ADHD自测内容热度高涨,不少帖子点赞、收藏、评论内容过万。没有时间观念、注意力不集中、拖延、房间凌乱等看似常见的状态,被列为“典型症状”,不少人对照后便自认“患上ADHD”。
在某社交平台,记者发现,其中一条名为“成人ADHD的建议判断标准”的帖子列出了20条自测内容,包括“长期拖延、很难开始做一件事”“容易分心、无法专注”“没耐性,很难忍受挫折”“很难遵照规定做事”“言行冲动,比如乱花钱、改变计划”等。帖子作者声称,符合15条以上就有可能患上了成人ADHD。
有人在评论区里回复说“看到第三张图就已经走神了”“除了三道题不确定,其他基本全中,而且是小时候就有,只是当时没注意”。还有人说:“挺准的,我读书时几乎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做试卷也基本都是跳着做,一道题没做完就要看下一道题。”
还有一些帖子则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三个方面共列举了26个问题供选择,通过每题0-3分的评分以及相关计算后,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
在网友自测之外,公众人物也难逃被“标签化”。比如,演员管乐在综艺节目中公开居家日常,因家中凌乱堆满杂物,让节目嘉宾和网友大呼“乱得太震撼”。她在随后开直播收拾屋子时,因多次偏离主线任务而被网友怀疑是ADHD。而脱口秀演员嘻哈因其激情的舞台表现、极快的语速也被网友归入“疑似ADHD患者”行列。
在多数人印象里,ADHD是儿童专属疾病。那么成年人会患上ADHD吗?
ADHD的儿童期干预更关键
“成人ADHD并非成年后突然发病,几乎都是儿童期症状的延续。”8月19日,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季永侠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成人ADHD大多是童年时症状不明显或者未被重视,从而延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季永侠表示,与儿童期“坐不住、上课捣乱、人际关系差”的外显症状不同,成人ADHD的症状更为隐蔽,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而非多动。常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拖延、健忘、行为冲动、细节处理困难、情绪波动大、时间管理差、秩序混乱、执行功能差等。
“比如成年学生在学业上,明明很努力却总是学不进去;职场人工作时思路总是断片,无法深入思考等等。”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解为粗心大意、拖拉、懒惰、脾气急躁没耐心,被周围人归结为“性格问题”或“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学业和工作。
成人ADHD应该如何治疗呢?
“成人ADHD的治疗,以‘减少影响’为目标。”季永侠介绍,ADHD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控制。若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可以采用药物干预:考试前、做重要项目时服药,能暂时提升专注力;平时无重要任务,可通过日常训练调整。“比如用备忘录记待办事项,按顺序做事;每天固定时间运动,释放过剩精力。”
季永侠接诊过一名从国外回来求医的留学生,在患者确诊后,她给出的治疗方法就是服药,并让患者经常写学习计划,要求他在注意力不集中时就去看计划表。目前,患者的学习注意力已逐渐好转。
与成年后再治疗相比,儿童期的干预更关键。“小时候通过药物稳定症状,再配合行为训练——比如规定‘先写完作业再玩’,培养规则意识,长大后可能完全不用吃药。”季永侠表示,不少患者成年后还可以通过职业选择规避短板,“成人ADHD患者不适合坐办公室做报表,适合去做销售、创意类工作,更能发挥其优势”。
此外,季永侠提醒:成人ADHD患者也可能会有自卑情绪,家人应多鼓励,少指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网络自测后千万别随意服药
在网络自测ADHD后,有网友担心:“ADHD患者多是少年儿童,成年人可以去就诊吗?”
对此,季永侠坦言:“从我们科室来看,这两年来看ADHD的成年人确实多了。”
不过,网络自测虽然让更多人关注到ADHD,但也可能催生“自我诊断焦虑”。季永侠回忆:“我接诊过一名年轻患者,他通过网络自测觉得自己为‘精神病’,陷入了严重焦虑甚至失眠崩溃。他父母非常紧张,并把他送医。我们诊断后发现仅是轻度抑郁,经过治疗他很快就好转了。”
在她看来,网上的ADHD自测表看看就行,不要随意给自己贴上ADHD标签,真要诊断,得找专业医生,因为医生会严谨得多。
《吮手指的人》剧照
季永侠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ADHD的诊断需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等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的疾病,且必须结合童年表现。抑郁症患者也会注意力不集中,但往往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而ADHD患者的注意力问题是广泛性的——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事,也难以持久专注。“比如看动画片,正常孩子能坐半小时,ADHD患儿可能5分钟就跑去玩别的了;健康成年人的专注力通常可以持续20多分钟,而成人ADHD患者可能只有几分钟。”
童年经历是重要线索。在接诊时,季永侠会询问患者上幼儿园、小学时的表现:“是不是总被老师说‘坐不住’?写作业是不是磨磨蹭蹭?玩玩具时是不是刚拿起积木,转眼又去翻绘本?”
结合童年细节以及成年后症状影响,医生才能做出判断。“如果童年没有相关经历,只是成年后短期地、程度不深地出现一些症状,并没有影响日常生活,那几乎不可能是ADHD。”季永侠表示。
此外,季永侠提醒,千万不要在网络自测为ADHD后,自行随意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怀疑自己有相关症状,应该先去正规医院就诊,别自己吓自己。随意服药可能伤害身体”。
编辑:罗雅洁
二审:唐天喜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