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女生死磕研发,把妈妈“痛点”变成创业起点

凤网 2025-09-28 阅读数 39569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9月的永州,秋意正浓。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内,20岁的李媛正和团队成员一起调试恒温恒湿箱——箱内,几枚棕色半透明的口腔贴膜正静静成膜,这是她和团队耗时近三年研发的“心血之作”。

这位“05后”永州姑娘,因母亲常年受口腔溃疡困扰,从大二起投身抗菌肽口腔贴膜研发,如今已带领多学科团队成立公司,赢得了200多万元投资,让“为妈妈解痛”的初心,成为服务万千患者的创业蓝图。

母亲的痛点,成了创业的起点

“我妈每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受口腔溃疡折磨,吃饭时疼得直皱眉。”提起创业的初衷,李媛的语气里满是心疼。她告诉记者,母亲的口腔溃疡从她高中时就间歇性发作,“这个月刚好,下个月又犯,找不到病因,也没法预防”。

2022年,李媛考入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这让她心里动了念头:“能不能用专业知识,帮妈妈和像她一样的患者?”

有数据显示,我国有10%至25%的人群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常见于10至30岁群体,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大二时,随着深入学习细胞生物学等专业课程,李媛找到学院导师,表达了研发口腔溃疡护理产品的想法。“老师听了很支持,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学院团队已经研究抗菌肽十多年了,这种自主研发的生物多肽能促进黏膜及各种皮肤创面愈合,刚好契合我的需求。”

这个“巧合”,让李媛的创业路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从实验室到产品,每一步都藏着 “较真”

“先按实验方案称取原料,放进烧杯用水浴锅搅拌,再用超声清洗机除泡沫、促溶解,最后加入抗菌肽核心成分倒进模具,放进恒温恒湿箱等2到3天成膜。”说起产品研发流程,李媛熟稔于心。从大二到大三,她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实验室,“每个学期有3到4门实验课,晚自习和周末就加练,最晚到宿舍11点前关门才从实验室离开”。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产品成膜率不稳定,有时10个模具里只能成功3个。“我们就一点点调整原料配比,抗菌肽的比例改了不下20次,终于让产品稳定性达到最优。” 李媛说,团队还特意做了粘附性测试 —— 在湿润的口腔环境中,贴膜能牢牢粘在患处,不会因喝水、说话轻易脱落,“这是市面上很多产品做不到的”。


为了验证效果,学院里很多志愿者参与体验。“大家试用后发现,口腔溃疡大概3天就能愈合,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了。”李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的母亲也试用了三天,第三天溃疡面已无明显疼痛,处愈合期。“妈妈反馈说比以前用的药舒服多了,没有刺激性,贴上去不疼。”

如今,这款口腔贴膜已明确为“械字号”医疗器械,核心成分拥有多项国际、国内专利。对比市面上其他类似产品,李媛的产品优势显著:“市面产品多含激素类成分,刚贴上去会疼,20多元钱一盒;我们不但有新型抗菌肽作核心促愈成分,而且取用的基材是天然植物和壳聚糖,可溶解吸收,吞下去也无害,26元就能买10贴。”

2024年,李媛带着这款产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2025年成功拿到3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一位与李媛的导师有合作的企业家在听完项目介绍后,爽快投资了200万元,“他说我们的技术有壁垒,市场前景广,团队有潜力”。

“我们学院一直很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多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多进实验室,学院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国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学院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紧密,老师们的科研项目多服务地方需求,“这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为支持李媛团队,学院不仅开放重点实验室,提供免费的实验材料,还特批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创业据点。

今年4月,李媛团队的公司在长沙岳麓区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注册成立,她担任技术总监。“选择长沙,一是因为这里经济基础好,机会多;二是我们和湘雅口腔医学院合作开展 GCP临床试验,离得近沟通更方便。” 

  李媛“为妈妈解痛”的初心,正慢慢蜕变为服务万千患者的创业蓝图。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