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晚岁不宁,被媒体和围绕之辈反复炒作。如今一场追悼会都不得安宁,强势传媒居然挖出众多猛料。真是不能不让人哀叹一声:请媒体放过季羡林,炒别的去吧。
毕生致力于东方古文字的季羡林是一个从事生冷门类研究的学者,只是不知不觉中,其学术泰斗地位被事实上与其无关者物化为商品,被媒体反复炒作。如今化仙而去,原本该归于平静,却又落入新一轮暴炒。
季羡林追悼会举行之后,也不什么炒作高手出马,一时间网络遍布《北大神秘女爆料:季羡林的死是一场阴谋》、《季羡林遗产恐遭争夺》、《季羡林追悼会现“偷龟风波”遗产分配成疑》……细看之下,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完全是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小题大作的娱记手法。
皓生穷经的季老是一个纯学者,识者皆知其质朴如老农,一生与功利无求。现在大众媒体围绕季老做的文章,完全与老先生一生所学没有任何关系。一两年来有季羡林三字的报道,鲜有说清楚季老师承何方负笈何物的。
季老学的古印度文古到什么程度,吐火罗是个什么地方,东方语言系主任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少有人报道。于德清近日在《新京报》发表文章《季羡林去世国学界损失了什么》,提到季老毕生钻研的是古印度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如此细致的介绍,在季老相关新闻中几成孤品。季老家里有什么珍贵字画,亲友之间有什么隐私,却被传扬得满世界都是。悲哀季老,成了八卦主角。
季老一生简朴,他不会谋求高于普通人的荣誉,学海巨匠也不需要什么评价——他的东西没有几个人懂,评也评不到点子上。可偏偏媒体不想放过他,要把他当成一个不同于普通人的娱乐人物,搏一把点击,抢一回销量。于是季老连一个普通逝者的尊重都得不到。
追悼会是悼念逝者的,稍有几分道德意识的人,在这种场合不会心存杂念。可这边季老的追悼会在进行,那边照相机就在抢镜。悼念刚刚结束,尚在悲痛的家属就接到记者电话。诸如“神秘白衣女子”之类的娱乐报道手法,第一时间抢上网络,被转得到处都是。
喋喋不休者各有所图,媒体的商业化目的也无可厚非。可媒体终究是一种特殊商品,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卖。季老为学术为教育奉献终生,身前物欲极低,身后藏品自有家人单位料理,媒体急什么呢?就算有几个人上窜下跳,也不至于抢走学术大学的真正瑰宝——品德与学养。
媒体当有良知,特别是时下的媒体以弱势群体代言人自居,是正义维护者自命,以传播事实为己任。死者为大是古今中外的共识,为什么揪着一个老学者不放呢。有那么多影视歌名星,有那么多社会新闻,有那么多刑事案件,炒别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