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上学”到“上好学”:乡村教育,需要新鲜的乡土模样

凤网 2019-02-27 阅读数 415534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供图:受访者

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适合乡村孩子的?

多年前,人们焦虑的是农村孩子“没学上”。因此,捐钱捐物捐建学校,成为普遍的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的完善,如何让农村孩子“上好学”,成了人们新的思考方向。

当教育与乡村相遇,必然会有独特的“乡村偏好”。这些“偏好”有哪些?乡村作为独立的社会存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乡村教育。2月20日,“爱故乡的100种方式”系列沙龙第三期“乡村教育往何处去”在长沙举行。扎根乡村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支教项目的研修生,乡村学校教育发展资深公益项目代表和教育记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里乡村教育的出路——构建教育新生态。

心灵生态

别把学生的一时新鲜当“教学有道”

“第一个月,我信心满满地讲课,孩子们看起来特别开心,接受程度也很高。但到了第二个月,大家就兴趣缺缺了。”李明昭是一名支教老师,2018年,他来到湘西保靖县傍海小学支教。起初,他以为他带去的教学小方法时尚又管用,绝对唬得住乡村小学的孩子们,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他翻开备课的笔记本时才发现,“孩子们根本就是陪志愿者玩了一个月”。

李明昭讲述了他这大半年来在乡村学校支教的感想和困惑。

孩子们不重视考试,经常提前交卷,然后跑到操场的一角玩弹珠。李明昭曾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但不久后孩子们开始主动找他要东西,“完成作业”成了学生们向老师索要一桶泡面、一包辣条、一支冰激凌的筹码。

“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妥的,我也在尝试纠正过来。”李明昭说,除了学习习惯亟待培养,抽烟、打架、早恋、偷窃也很常见,极个别的学生行为还有点极端。这些情况让李明昭意识到,改变农村的整体文化氛围,才能给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用音乐拉近农村孩子与世界的距离

古丈县双溪乡中心完小学音乐教师龙显红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受限于艰苦的家庭条件,她的音乐之旅一不算顺利。

“我就立志要在家乡当一名音乐教师,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能够接触音乐。”从吉首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都劝龙显红走出去谋发展,但她认为回到乡村、扎根乡土才是归宿。

买不到车票的龙显红用微信视频对话的形式分享了她对乡村教育的理解。

“原来,我们这的孩子不知道钢琴是什么,我就陪他们弹琴唱歌,他们告诉我,觉得音乐好神奇。”她还教孩子们唱时下当红的流行歌曲,带他们参加歌唱比赛,“后来,最内向的学生也跟着学会了不少歌,胆子也大了”。

龙显红曾和孩子们一起合唱抖音热门歌曲《追光者》——在她看来,除了语文、数学等知识,音乐也可以成为乡村孩子的光,给他们更多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农村孩子穿得也许不那么时尚,但他们能唱时尚的歌、能跳时尚的舞,音乐简单地拉近着他们与世界的距离,而教育,则正是负责将音乐带到孩子们的身边。

教学生态

网络助力,教学“花样”要翻新

“别人眼中的乡村教育,是孤独、封闭、传统的,但我要说,乡村教育也可以做到多元、创新、特色。”“95后”女生彭超奇是怀化市沅陵县黄壤坪九年制一贯学校的青年教师,也是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以下简称“青椒计划”)优秀学员和优异奖年纪最小的获得者。她曾经在这所学校读书、成长,成为教师后,她于2017年8月回归乡土,希望能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

彭超奇谈如何创新教学手段,让更多学生获益的故事。

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后,彭超奇担任幼儿园中班班主任,兼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还需要负责低龄部的课间操,同时担任四至九年级的女生辅导员、常规检查负责人,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农村更需要的是多能的教师,这样才能缓解教师缺乏的现状。”

同年9月,彭超奇接触到了“青椒计划”。“怎么处理家校联系,如何有一个高效课堂,怎么看待农村教育……由专业教师通过网络授课,这些课程为我们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难题。”

网络把无数乡村教师连接到了一起,彭超奇又利用网络拉近了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教育距离。“刚开始,我自己掏钱买了投影仪和电动幕布,让孩子们跟着网络课程学习韵律体操、阳光音乐、山里红美术,接下来,我打算给孩子们办一个画展。”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学习也没有落下,“上个学期末,相比期中考试,班级学生的语文平均分提高了20分,各科及格率达90%以上”。

在彭超奇看来,现在的乡村教师大多缺乏新的教学手段,但不能因此固步自封,“新时代教育必然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乡村教师也要创新学习、不断进步”。

改革生态

乡村是教育变革的土壤

在对话环节,来自各界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乡村教育的出路。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农村其实是一个机会。”长沙梦创公益文化发展中心2015年开始接管农村学校,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学生。因为成果不错,曾有公办小学的教师主动找来,表示要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乡村学校读书。

“在城市,教育改革的阻力相对大一些。而在农村,在乎成绩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剩下的要么是家庭条件不允许,要么是认为孩子健康快乐就行。在农村进行教育改革,阻力要小一点。”

禁止老师带学生外出,禁止老师给学生奖励,取消班干部制度,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孩子们热爱家乡……这都是梦创公益的新尝试。李磊表示,农村孩子需要归属感,但竞争教育往往会破坏这种归属感。“比如,教材总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很少提及乡村的美好。如果能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为农村学生的教材引入更多的乡土气息,这是有利于乡村教育发展的。”李磊还表示,梦创公益会举办一些活动,让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一起配对体验生活,不准家长跟队,只有志愿者陪同,“让孩子们在一起洗衣做饭的过程中,获得对不同生活的感悟”。

乡村教育需要“可持续发展”

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琦则认为,现在农村的教育生态遭到了破坏,“沅陵县有一所乡村小学,所有的老师都退休了,但招不到新老师,我们的支教老师成了教学主力”。

在他看来,乡村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共建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很关键,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国家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乡村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和薪资福利的激励、晋升和发展空间的营造,还包括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套、社会力量的支持等。中国教育报记者阳锡叶也认为,乡村教师面临着择偶、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如果没有好的生态,他们很难坚持下去。

这十年来,弘慧在十个县的几十所学校试点,开展适合乡村学生的教育。其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变化。除此之外,“未来教育家项目”旨在让乡村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变成更有能力的老师;“筑梦计划”则为贫困学子提供经济帮助。

“以前操心农村孩子没学上,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村孩子有没有好学上成了新的问题。” 李琦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以人为目的的本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