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靖州老百姓都认识职业中专学校的潘志秀,因为,她从13岁开始就出现在靖州大大小小的文艺晚会以及宣传片中。这个能说会道、嗓音又很棒的苗家姑娘,一直是县里不可多得的歌唱者。她会唱苗侗各种各样的歌曲,就连县长也曾拜她为师。也正因此,她一直在忙于传承和传播苗族最原生态的文化。最近,潘志秀更忙了,忙于她的新书出版。这本书不是普通的大众类读物,而是关于苗侗人民语言和歌舞的。她说,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苗侗孩子学习民族音乐的基础教材。
13岁开始省内外的苗歌表演
潘志秀的外号是“刘三姐”,因为她唱的歌很好听,而且她还会唱各种各样的苗歌。“苗歌也有很多种,比如,坐夜歌、茶歌、酒歌、饭歌……”刚开始聊上,潘志秀就给记者介绍起苗歌的丰富多彩。而不管是哪一种,她都可以立马来上一段。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小就是个文艺爱好者。13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走上了县里的舞台,很快,大家就都记住了这个长相可人、嗓音甜美的小姑娘。随后,一大波的表演接踵而来,其中还包括去北京代表苗族人民参加表演,以及拍摄纪录片《靖州在前进》。
毕业后的潘志秀并没有往音乐方面发展,而是当起了乡村教师。不过,在教学之余,她还是不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还经常带着班级里的孩子们学唱苗歌,就连县长也慕名而来找她学苗歌。而她自己也在全国各地参加表演和比赛,传播苗族文化。
2004年由她编导并组织参赛的多声部苗歌,在“中国首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重庆决赛中获“最佳演唱奖”;2007年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获最佳演唱奖;2010年参加湖南省“青歌赛”,获银奖……不管在哪里,潘志秀都会将最原生态的苗歌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现在,潘志秀还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协会会员。
“精彩的苗族文化不能后继无人”
2011年,在靖州职业中专学校校长的邀请下,潘志秀成为了该校的一名老师,而主要任务则是负责苗族歌曲的教学。
其实,那个时候的职业中专学校正在申报国家级的苗族侗族文化传承基地以及苗族音乐和舞蹈类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点,学校特别缺少像潘志秀这样既懂苗歌又非常热心文化传承的人。潘志秀觉得这个平台对于文化的传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她接受了校长的邀请,并为此出谋划策。在她的努力下,2012年,学校成功申请到了这两个项目。
而自此以后,潘志秀就一直专职教孩子们学习苗歌。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她就在课外免费办培训班,只要有兴趣,谁都可以来学。“如果没有语言基础,苗歌学起来确实很难,很多学生学了一点就想放弃。”潘志秀告诉记者,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特别受挫,苗族自己的孩子都不愿学苗歌,那怎么行?为了激励孩子们,她想了很多办法,带他们去参加省内外的表演,给他们看自己当年学的视频……
不仅是苗歌,吹木叶、苗家织锦、酿酒、打油茶、打糍粑等苗族特色文化,潘志秀都很擅长。而且,这些东西也经常被她搬到教室。“我现在教十多个班级的苗族文化课,很多东西现在孩子们可能接触不到了,那我觉得更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普及。”
在课堂上传承苗族文化,这一直是潘志秀力荐的。身为县、市两级政协委员,她曾多次递交提案,希望能在苗侗乡镇的学校里开设文化传承课。为此,潘志秀也专门写了论文进行研究,而这篇论文还在2013年获得了苗学研究优秀论文。经过她的努力呼吁,这两年,靖州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文化传承课。因为一直没有一本较好的教材,于是,潘志秀在文化局的委托下,开始了教材的编写。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做一件事——传承和传播苗家文化,我真的不希望这么精彩的文化后继无人。”说完,潘志秀又匆匆离开了,她说自己的新书还要送去请相关的专家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