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中国首个女将军,收养20多个烈士子女,去世后遗物竟“一贫如洗”…

凤网 2019-11-08 阅读数 17084

编者按:良好的家风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涵养好的作风、政风、社风、民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湖南省妇联推出“红色家风润三湘 家国情怀故事汇“系列报道,介绍湘籍老一辈革命家、现代名人等人物好家风好家规故事。

李贞:“一贫如洗”的遗物清单

策划:湖南省妇联宣传部 

执行:今日女报/凤网

文/李立 漫画/潘晶慧

人物简介:

李贞(1908年2月-1990年3月11日),湖南浏阳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由于家境贫寒,她年仅6岁时就被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流产了,李贞从此再也不能生育,可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先后抚养过二十多名烈士的遗孤和战友的孩子。

李贞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她还是第三、第四届全国妇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委员。

当时光回溯到64年前的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一群叱咤风云的将帅中,李贞是唯一的女性。李贞从毛泽东手中接过了一级解放勋章,周恩来亲自把上将军衔授予李贞的丈夫甘泗淇,把少将军衔授予李贞。甘泗淇、李贞夫妇,是千余名开国将帅中惟一一对“双子星座”。

就是这样一对功勋卓著的夫妻,他们的生活却过得非常朴素,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20多个义子义女。

义子送的大头皮鞋,李贞穿了21个冬天

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李贞历经血与火的锤炼,屡立战功。但残酷的战争也摧残了她的身体,李贞和丈夫甘泗淇终身未育,在后来的岁月里,李贞夫妇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把母爱倾注给了这些孩子们。

李贞对孩子们的要求一贯都非常严格,不管是住校还是放假,永远都不许有特殊化,但严格并不代表不爱。小的孩子晚上睡觉爱蹬被子,李贞每晚都会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除了那些烈士遗孤,同事的孩子她也会帮着养。而星期天和节假日,李贞还会抽空带孩子们去看电影。

工资并不高的李贞生活开支却不小,20多个义女义子要生活,张口伸手都离不开钱。每次吃饭,家里都要摆上两三桌。而李贞自己穿的衬衣、外套以及盖的被子,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双棉鞋她都穿了十几年,仍不肯换新的。

李贞晚年生活更加简朴,她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一个夏天的早晨,她告诉葭娃子(养女左义霞的小名),睡的草席上有虫子咬她,要左义霞去给检查一下。左义霞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虫子,用手摸摸草席,原来草席用久了,掉渣子扎着她了。

左义霞跟李贞说明原因后,就上街给她买了一张软席铺上。第二天早晨,李贞高兴地对左义霞说:“葭娃子,这张席子不错,没有‘虫子’咬我了。”

养子姜毅南、姜学清在李贞将军身边生活了40多年。在他们的记忆中,李贞穿的衣服,除了部队统一发的军装外,自己几乎没有购置过新衣服,就连节假日穿的便装,也是染成黑色的旧军服。

1968年元月,姜毅南和姜学清去看望李贞将军,只见老人家在走廊里冷得直跺脚。姜毅南赶紧把她扶到屋里,把他新发的大头翻毛皮鞋和长毛羊皮手套给李贞将军换上。几分钟后,老人家自己觉得暖和多了,开始在走廊里练正步走,嘴里喊着“一二一”,逗得几个孩子拍手直笑。她腰板挺得直直的,笑着说:“姜胖子,这大头鞋正合脚,又暖和,就算你单位251医院发给我的,你回去再要一双吧!”

姜毅南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老人家是一位堂堂女将军,脚蹬一双大头鞋也太难看了吧?我在张家口给您买一双高筒锃亮的狗皮靴,穿上它那才神气呢,又暖和又漂亮。”李贞马上批评他:“瞎说,你有几个工资,就开始摆阔了,勤俭节约你又忘了。我是个老兵,而且退居二线,又不是文工团员,要打扮那么神气干什么,我就穿这双大头鞋,做个老兵。”后来,姜毅南送给将军的这双大头鞋跟随李贞度过了21个冬天。

对自己节俭,对家乡大方

甘泗淇、李贞夫妇对烈士遗孤的百般疼爱和殷切期望,除了寄托着对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的怀念,还有对家乡人民深切的爱。虽然他们自己非常节俭,但家乡的亲人们有困难,他们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给予必要帮助。

养女李里记得,她经常看到甘爸爸跟李妈妈商量,乡里谁谁来信说需要钱了,李妈妈很快就让秘书汇钱过去了。乡下无论来什么人,即使不是亲戚,往返路费都是李妈妈出,走时还给他们带上一些东西。

“文革”期间,李贞因为此前曾长期在彭德怀、贺龙的领导下工作,被扣上了“反革命分子”帽子接受审查,失去了自由。1975年,在邓小平的关心下,李贞恢复了名誉。后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李贞的级别定在大军区副职级。

平反后的李贞坚持住在香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破旧四合院里。房子年久失修,设施很差。总政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住,可她总是不同意。一到冬天,李贞就把姜毅南送给她那双又笨又重的大头翻毛皮鞋穿在脚上,穿件棉大衣,膝盖上放着热水袋,在屋子里看书,批阅文件,处理群众来信。

1983年春节前,总政领导到李贞家拜年,拿出200元钱对李贞说:“这是组织上补助的生活福利费。”李贞连连摇头说:“这钱不能收。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已经很幸福了,请组织上不要再给特殊照顾了。”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82年的光辉人生。人们为李贞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一贫如洗”——4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1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1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她在遗嘱中交待:要将自己生前积累的存款一部分捐送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交给党组织,一部分捐给丈夫甘泗淇的家乡发展教育事业。她用自己的行动最后一次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

看着李贞的遗物清单,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失声痛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