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有座时光博物馆,年节里团圆一定是最整齐划一的传承。在网络名博“策马入林”的签名栏这样写道:“珍惜每一次,最后一次可以心平气和。我们无法选择最后一次,但此前每一次都是团圆,都是节日。”或许,相较于春节这短短几天取得的喜悦满足,平日里常相聚,更让人收获可持续的获得感吧。
不喜热闹,不逛庙会,守着爹娘
文、图/策马入林
我多年前算过一笔账:爹娘在六百公里外老家,我一年最多回去探望两次。而他们过来住上半年,每周见一面,可以见二十多次。如此算来,一年见父母的次数可以增加二十次。因此从十几年前开始,爹娘就每年来住半年左右,基本是冬月来夏月走。所以我说,爹娘来过年,一过就是半年。
过年嘛,就是团圆,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之一。什么艰难险阻都阻碍不了中国人民阖家团圆的决心和毅力。考虑到不给国家添麻烦,爹娘投奔晚辈早来晚走,我们也就以逸待劳。不好热闹,不逛庙会,守着爹娘,便是全部。他们是血脉源头,就是身归处心安处。
全民写作时代碎片化记录,选取春节期间几则朋友圈日记,更有故事性、现场感和获得感。
人生新体验
到今年,父母周岁七十六、七十五岁,这样的岁数上,学一样生活新技能,难不难?爹娘一直和我们用电话联系,也没多少事,一两句话足矣,可连短信都不用,有点可惜。于是请爹娘试着发短信,怎样打开,怎样打字,怎样修改,怎样发送,一步一步,不厌其烦。拼音费劲,先学手写;动作慢了,就稍快点;光标不会,多来两回;娘会了,爹再来…嗖的一声发走了,嘀嗒一声收到了,语境不同,话语方式也有转换,终于掌握一种新的交流途径,人生有了新体验。一早我试着发一条,时隔五十余分钟,爹娘自主发回一条:“你发的短信我们已经收到了,开窗通了2个小时,谢谢你的关心,谢谢你的夸奖。”首发写三十多个字,很棒啊!我回信鼓励鼓励:“能写这么多字了,真不简单!以后没事就给家人亲朋发几句话,问候一下。”昨晚还给父母下载微信注册了账号,也算跨越式发展吧。
金婚
去拍婚纱照吧?不去。网购中式婚服自己拍吧?不拍。五十年金婚纪念,爹娘说吃顿饭就行。我提前请画家画了爹娘新婚合影油画,小孙女依灿和弟弟希霖还宣读了贺词。听孩子真情实意的表达,我眼泪都要掉下来。简单的晚餐,不简单的五十年,最是难忘。
坚冰之下,年年有鱼
很多年没上冰河了,孩子们则是第一次。我们先是玩冰球,就是把冰块踢来踢去,起初用鞋帮鞋背,被冰块撞得生疼。冰球被踢得越来越小,乐子越来越大。侄子侄女爷仨自己动手各种玩,热火朝天,赛过春晚。我们看到冰封的渔网,觉得很高兴,网破鱼没死,坚冰之下年年有鱼。
合影站姿也团圆
山上的牡丹正在蓄养花苞,我和爹娘特意赶来问候它们。给我爹娘合影时,总得请我娘站在右手侧,我爹在左手侧。他们以前长期劳作,腰部负力过度,骨骼变形。而今走一段路,就要尽力舒展歇会,歇的时候,我娘习惯性向左侧身,我爹则向右侧身。所以,合影时必须以这样的站姿组合,才是一个“()”,符合传统审美视觉,否则就是“)(”,颇不妥帖。
今夜主题是饺子
我娘一笔一划在手机手写框里输入,有时慢了,系统认成俩字,就回删了再写,仍然工工整整。会用标点,会发表情,会发图片…开始自主发微信,一下就加入两个群。今夜饺子是主题,群里端上来的都是饺子,我娘包的饺子就是一切,这是我们的最爱。
看看,过大年,也就这么几条清清淡淡真真切切的记录。曾是乡村老师的爹娘亦耕亦读,至今念书写字翰墨飘香,过马路严守规则,为人处事淡泊安逸。我们四家十几口人,趁年节、父母生日等聚上几次,团聚如平常节目,乃是莫大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