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相见·孙麟专辑丨乡建既要结识“大人物”,更要牵手“小人物”

凤网 2020-09-14 阅读数 43222

乡建既要结识“大人物”更要牵手“小人物”

——“乡村相见”公益项目调研与推进座谈会讲话要点

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 孙 麟

(2020年8月13日)

八月是一个流火的季节,立秋后的阳光比三伏天还强。我们农道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晓阳毅然从北京赶到长沙,还要带队去常德澧县城头山、益阳南县南山村考察“乡村相见”公益空间落地事项,同行的还有“绿十字”乡村项目运营负责人、《乡村相见》杂志总编、农道的理事和项目工作人员。首先对大家表达我的敬意。有了大家这股热情和力量,我们一定能探索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公益下乡好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丰富庞杂。要在“一团丝麻”里要找到那个关键“线头”,最重要的还是“人”:乡村要留得住人,我们下乡也要找对人,还要把各路人马组织好,乡村建设十有八九就可能成功了。我的一个重要体会是,乡建工作就是要同与乡村有关的各色人物打好交道,既要结识机关里的“大人物”,让他们认同我们的建设理念,依法依规规划、设计、招标乡建项目,还要学会与乡村的“小人物”交流,向他们学习,和他们打成一片,把中标的项目建设好,健康地运作下去。我把这个思路与方法叫做结识“大人物”、牵手“小人物”。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大人物”是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小人物”则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我所说的“大人物”、“小人物”,定义还得稍微具体一点:对于建设和运营的乡村项目具有决策权和建议权的人,称之为“大人物”,比如政府官员,项目招商部负责人等;而对于乡建项目的具体执行和与之息息相关的人,称是“小人物”,通常是乡村里的村民、涉农企业负责人、学校校长、各类乡村技术人员和农业能手。无论“大人物”与“小人物”,都是一种尊称,都是我们尊敬的同路人与共同建设者,只是位置和岗位不同而已。特别是在具体项目上,我们会发现,村长、村支书有可能是“小人物”,而在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又可能成为“大人物”。所以,不论“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是我们乡村建设中值得尊敬和需要密切交往的良师益友。以往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大人物”通常敢想敢做,因为手上有资源,脚下有退路;“小人物”通常胆小慎微,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无论做与不做都需要反复掂量,万分小心。所以,我们要和“小人物”在一起,做好充分沟通交流,还得与他们一起,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

我们做任何项目时,都知道项目决策者这些“大人物”对项目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项目所在地的党委、政府能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支持,能为项目把握方向,当好项目执行的后台。所以,我们在研究项目时,一定要找到决策人,向他们汇报,争取他们的理解、认同与支持。这是做好任何项目的关键。只有和有决策权、拍板权和建议权的“大人物”深度交流,才可能尽快达成合作,推动项目落地与实施,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去做工作,是去“结识”“大人物”,绝对不是去“巴结”“大人物”;是要“大人物”来“关注”我们,而不是去向“大人物”“公关”。这是工作规则,也是项目纪律。如果取得共识,可以达成合作,就继续推进;如果需要硬凑,最好别合作。因为,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城市的机会更多,也更好,我们何必辛苦下乡呢?我们下乡,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共同下乡,同时用专业能力和辛勤付出,来与乡村的农民们同心协力建设乡村项目,不能仅仅为了追求项目的商业利益,而忘记了自己投身建设乡村的初心、使命、情怀与担当。

最近几年,我们做的乡建项目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经验。比如,最初在与益阳南县、岳阳一个县的“一体化乡建”项目接触过程中,我们感到两个县的农业发展理念、工作态度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南县政府有目标、有决心,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乡建求贤若渴。于是,我们抓紧推进工作。事实证明,我们选择南县是正确的。2019年南县农业总产值92.1亿元。短短几年,南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被专家和媒体称之为“南县农业模式”。南县县委书记2020年年中升任副市长,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也很认同我们的乡建理念和建设成果,表示“完全延续之前的合约”,并继续加大合作力度。

我们清楚,县里的“大人物”在自己任期内,希望做出看得见的业绩,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应该的。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有政绩,还能踏实有效地带动乡村建设,才是我们认同的、坚守的并支持的乡村建设项目。如果只是一个“形象工程”,浪费社会资源,我们必须坚决放弃。当然,我们不做,肯定也有人做,但那是别人的事。我们做建设乡村,绝不是祸害乡村。如果一个项目是在浪费资源,还可能伤害百姓利益,那就不是好的乡村建设了。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醒。 

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俗话说,懒政不可扶,道不同也不相为谋。如果一个项目的领导班子,缺乏一心为民的理念,只在意政绩,甚至个人利益;如果一个乡村,连个好的带头人都没有,领导干部思维僵化,对村庄发展不闻不问,这样的项目方也一定要避开。如果一个地方资源禀赋不足,可以想办法去解决;负责人要是思想走偏,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收获。我们要记住的是,我们是社会参与的力量,我们只是乡村建设的协助者,不是主导者,乡建中的“小人物”可以去交流、去争取,而如果是自认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我们则要敬而远之。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我们经不起任何的折腾,所以我们时刻需要警惕。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能量,“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门道和智慧。对于乡村建设,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农道基金会在“相村相见”项目开展前,进行调研是有必要的。我们必须去乡村听取意见,既要听“大人物”的指导,还必须跟“小人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是真理,是做好乡村建设的真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乡村建设必须建立在每一个村庄的实际情况之上,每一个村庄也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自己的事情,需要内在力量去推动。有的“大人物”想尽快地取得政绩,做一些形象工程,做的过程当中,不是让村民主动想办法,而是包办所有事情。这样的项目不会有内生动力量,即使建成了,放在那里,也会变得越来越差,最后还可能会挨老百姓的骂。我们必须追寻有效益性、可操作、全面进步、健康可持续相结合的项目,必须依靠“小人物”们对项目产生内在动力。我们必须清醒的是,乡村是农民自己的乡村!建设乡村是农民的义务!建设乡村是为了农民自己!

所以,乡村振兴绝不可能靠一两个工程建设一蹴而就。工程项目一完工,拍拍屁股就走人,“只管生,不管养”,这通常是搞定“大人物”的工程思维。如今,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再单独接受这种工程承包制的乡村建设方式了。我们无论去做土地整治、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等项目,都涉及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统筹考虑,需要群众参与,需要长期陪伴式的发展。只有陪伴,才是对乡村最深情、最温暖的告白。

我始终认为,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力量是教练,或者说是陪练,任何一个乡建项目点的长期运营,最终还得培养当地人才。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一个乡村生活。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留下,我们的线上运作平台可以统一起来,但仍然需要当地村民的接力与发展。我们也才可能不断开启新的项目,谱写新的篇章。每一个“乡村相见”公益空间项目,我们计划自己运营时间一般为3年,而且要边运营、边培训本地村民,直至成功地完全交给当地的村民来运作。我们要清楚的是,也要支持的是,支撑乡村未来的,只能是这些继往开来的“小人物”们。

作家刘震云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豆腐快馊了,比八国集团开会重要。”我们所有的乡村建设,都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农民利益切实相关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小事。“大人物”通常在一个地方是3、5年的任期,有可能升迁,也可能会平调,离开项目的在地。“小人物”才会牢牢“生长”在项目所在的土地上。乡村“小人物”是群众的代表,是权利主体、建设主体、利益主体、价值主体的代表。所以,不管是政府引导,还是社会助力,我们都必须把“小人物”们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做好乡村建设项目。

在具体的乡建项目中,我们需要当地各类人才的加入。在南县项目部里,厨师、保洁、保安是当地人。我们引进和培育南美白对虾,负责养殖的是返乡大学生。南县政府的一个退休干部负责行政管理。但凡需要长期建设和发展的项目,都需要当地人才的参与,也必须为当地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是“小人物”,却是我们项目公司必不可少的“大人物”。还有许多不能成为我们员工的本地人,我们同样需要去认识。我觉得,许多的乡村“小人物”,他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脚下有泥的人,他们用脚反复丈量过这片土地,扎根在泥土,比我们更清楚建设细节。他们心中有光,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追求,能够照亮我们乡建的未来。所以,农创投控刚开始走进乡村,在《十项乡建纪律》里特别明确了一条:“入乡随俗老乡家,红白喜事要参加。”我们必须要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这是一种自然,也是一种必然。

今年6月,我去南县项目所在地的老乡家里住了一个星期。我在老乡那里,不仅知道了他们有多少土地,一年收了多少粮食,而且一住进老乡家,就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比如以后应在每个项目部驻地发展几户人家做乡宿,既可以解决项目部员工和客人的住宿问题,也能够做成一个示范点,在乡村推而广之。比如老乡家里还有一款治疗湿毒的药酒,效果很好,可以成为当地特色产品,等等。娃哈哈公司创始人宗庆后先生30年来,每年200多天奔走在市场一线。现在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他还在用脚板来了解市场、接人气,接地气,继续打理价值上千亿的娃哈哈商业帝国。做商业要跑商业市场,做乡建怎能不去乡亲家里呢?

农村里以前有“八大员”的说法,就是公社广播员、电影放映员、农机管理员、畜牧管理员、水利管理员、农技推广员、报刊投递员、粮站管理员。如今,基本上没有这些岗位设置了,但相应地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并争取纳入我们乡村建设的项目运营大家庭。我们要清醒的是,其实乡村里没有“小人物”,有的只是一份浓厚的乡土情怀。他们在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简单宁静的日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大人物”。在乡村里,面对任何人,都值得我们同样用对待“大人物”的眼光,与他们相处,向他们学习。

在我们的乡建队伍中,有两家特别大的集团公司,主要走高端发展路线。有一天,他们主动找上门,希望和我们开展合作。他们不缺项目。他们赞同我们的建设理念,看中我们全面的、长期的陪伴发展思路。我们如果不和乡村“小人物”密切交往,怎么又会得到这些大公司、“大人物”的认同与青睐呢?

所以,推动乡村振兴,做好乡建项目,主事的“大人物”重要,乡村的“小人物”同样重要。我们应当大胆地结识“大人物”,努力牵手“小人物”,才可能真正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从发展的目标与利益方向上看,我更加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正是乡村那些广大“小人物”们的大时代。

八月艳阳高照;八月更是一首火热的赞歌。我感觉到的是,乡建之路正热,我们任重道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