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相见·孙麟专辑丨焕发我们的智慧,活化乡村的美丽

凤网 2020-09-29 阅读数 38251

焕发我们的智慧,活化乡村的美丽

——2020农创乡村建设体系协同座谈会前的思考

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  孙麟

(2020年9月24日)

从9月20日开始,我一直在青海的乡村走访,整个思考似乎都停留在青海那些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物品上。中国乡村太神奇,也太充满文化传奇了。中国乡村永远是中国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中国乡村也急迫需要更好地认识、更好地活化,更好地焕发内在的魅力与光彩。

一路走访,我也一直在思考。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到今天还处在严峻的防治过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首先实现了恢复发展,这一切都促使我们更好地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促使我们更好地回头看看我们的来路。我觉得,许多事情的变化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乡村的重要性、农业的重要性。这对我们这些做乡村建设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是重大的挑战。为此,我在思考,希望在思考中找到一条更好往前走的路。

一、乡村是我们最温暖的回忆与向往,然而今天,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述我们对乡村的感受,特别是对乡村价值的追寻,我认为,一个是“唤醒”,一个则是“活化”。

我们农创投控体系做乡村建设的梦已经很久了,我们先后打造了多个乡村建设的“工具”,也打造了多个乡村建设的“文本”,其中几个可以称得上是“经典文本”,内涵也比较丰富。我们的乡村建设,最早要从1996年成立润孚生物公司说起。20多年来,我们从张家界大鲵人工繁育畅游山涧溪流,到汉寿枳壳产业园千亩连片硕果累累;从海南博鳌南强美丽乡村建设,到“洞庭之心”南县一体化乡建实践;从崇山资本引导乡村共建,到今年与浏阳、长沙县建立乡村产业基金;从农道公益基金会用公益文化激发社会力量,到第一个“乡村相见”公益空间在南山村落地……回头一看,我们审视自己,也需要剖析自己,更需要发展自己。20多年风雨乡建路,的确走了很久了;一路花开,手有余香;创造了一些小成绩,更走过不少弯路。比如EM的推广、牡丹籽油的投资、农业展会的推动等,都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资金,但都没有干成。今天,回头一看,看到了我们一路上壮大起来的队伍和资源,一是感恩,二是有些激动。冷静下来一想,我们更需要展望前面的道路,需要更好地相互理解,扩大共识,聚合力量,守望相助,共同去打造更多美好的乡村世界。为此,我们想在10月中旬召开一个“体系大协同,共同打造新时代乡村发展赋能平台”工作交流会,希望我们体系中的各个单位交流一下工作经验,强化相互之间的协同与配合,更好地聚平台力量,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用,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为开好这个会议,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乡建,究竟给我们去过的乡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定位呢?我们如何更好地往前走呢?就建设规模来说,我们公司排名可能在万名以后;就建设资本来说,可能数万名之后;就公司的乡建项目来说,可能排名数十万名之后!尽管如此,想来想去,我们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我们还是给乡村带去了一些好的理念、好方法、好的的价值。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述,那么一个是“唤醒”,一个是“活化”。我觉得,乡村需要再一次深刻的、全面的“唤醒”,然后去更好地“活化”乡村:活化乡村的土地,活化乡村土地上的人,活化乡村的物产,活化乡村的美丽!

为此,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唤醒”与“活化”这两个价值,通过更好地“唤醒”“活化”我们自己,更好地去“唤醒”“活化”我们的乡村世界、乡村美丽。

二、面对经过40多年改革发展的中国乡村,我们在看到巨变的同时,也需要再一次全面“唤醒”不断寻求更好更大发展的乡村,才可能进一步焕发乡村加快发展的动能与活力。

我一直认为,乡村是首先是农民的乡村,再扩大一些讲,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上的乡村。所以,任何时候,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首先是农民的责任与义务。建设乡村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参与到乡建工作中的人们、城市下来的资源,当然包括资本等,只能协助和推动乡村建设外部力量,不能替代农民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做过的多个乡村,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立足在地农民,不断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才可能真正推动乡村建设。我经常同下乡的项目成员说,一定要多同农民交流,要清楚他们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我们才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共同推动乡村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农村去,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需要再一次唤醒农民、唤醒乡村、唤醒土地。乡村本来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变化,必须通过再一次唤醒,才可能更好地焕发他们内心的发展力量,推动乡村更好地发展。我认为,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再一次唤醒乡村,乡村的发展一定势不可挡!

在这里,我们还要理解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乡村一直以一种方式占有了我们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我们心中的“乡村”;我们也形成了对乡村的一些固化的观念,如同乡村人对自己也有自己的一般认识和理解一样,他们在心里对自己的“乡村”有一种基本的常识、先入为主的认同,或者说喜爱。而这一切,很可能正是我们需要重新考量的动能,甚至是需要不断“唤醒”的力量。

1、再一次唤醒乡村的农业文明。世界文明史告诉我们,文明需要不断回望,更需要不断唤醒。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就是回望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农村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与核心。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农业的实力一直很强盛。全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发展到今天,其中四大文明已经消失或转型了,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随,延续到现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今天,许多人都认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典型、最精致的农业文明,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力。据说,宋代的农业收入就占到世界GDP的60%左右。清代康乾时期离现代比较近,据有关资料,那发时中国的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美国最强盛的时候,其GDP只占世界总量的22%。现在看来,中国农业与美加澳日德等国的农业比较,明显地落后了,仍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是,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再怎么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农业文明,只会是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升级。我们既不要在现代文明下自甘于农业文明,也不要自责地贬损农业文明。正如粮食是人生活的基础,农业是粮食的根本。人离不开粮食,离不开农业。工业化、信息化从本质上说,是让人活得更轻松更自由一些;农业则始终是让人能够活下去的根本。没有农业,不可能有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农业文明中的许多优秀品质,在今天越来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追求生态协同发展的文明趋势下,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我们再一次唤醒中国灿烂的农业文明,比如精耕细作、万物共生、天人合一等农业文明思想,并落实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之中,一定能对世界农业发展作出积极且巨大的贡献。农业与人类同在,农业文明是人类思想与实践的精华。只要再一次唤醒和坚守农业文明优良传统,中国农业一定会王者归来!

2、再一次唤醒乡村积聚的资产。中国乡村是一个伟大的资产宝库。大家能够想象一下,中国乡村有多少资产吗?不说70多年来的积聚,也不说40多年来的积聚,看看为应对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以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规模增强基础建设投资,积聚的资产非常巨大。20多年来大致形成了上百万亿的基础设施资产,并且很大部分投向了农村的基础建设,包括“五通进村”、土地和河道整治、修建桥涵等。其中,2018至2020年,农村基建规模就达到4.52万亿元。道路、物流、生态及接下来数字农业的传统基建与新基建,还在不断加大投资,积聚的资产更加庞大。40多年来的乡村改革,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有通过一定方式放活乡村资产。如果进一步改革乡村资源及其要素流通的方式,特别是大规模的乡村基建形成的资产,同时把农村土地、山川、林区等资源和资产,转变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与力量,也可以说是通过再一次唤醒、激活乡村资产、资源等价值,就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幸福的目标。

3、再一次唤醒乡村潜在的动能与力量。乡村是人类最早开发的土地,是人类最温暖的故乡,也是最富有潜能和发展动力的地方。几千年来,乡村一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最近一两百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乡村逐渐走向衰落,虽然是发展大趋势,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们可以离开乡村,但永远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业。乡村和农业永远是人类的后盾与发展基础。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在2020年整体上扶贫攻坚战略完成以后,国家一定会出台更多措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走城市中心主义的路,城市与乡村并举、城乡一体化发展才是最好的道路。特别是在城市化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中国乡村发展一定要跟上整体发展的步伐。尤其要看到的是,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央明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除了保持城市发展趋势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具有巨大的“内循环”潜能,也是推动“国际循环”的重大力量,更是我们怎么练好内功、夯实基础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应当再一次全面唤醒乡村潜在的动能与力量,让乡村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扩大国内循环的重要力量,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作出乡村应有的贡献。

4、再一次唤醒面向农业的生物共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天人合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原则、生产原则与发展原则。中国传统农业一直是一种生态农业,万物共生共长。也就是说,传统中国是一种大国小农,人田合一,传统的土地持续耕作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总体上粗犷,效率也不太高,但支持了生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方的工业生产方式向农业扩张,特别是化学农业的发展,才一百多年时间,世界的土地就出现了无穷的问题。我国的乡村土地也在最近几十年间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板结、肥力不足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化学污染、农药残留等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人类与农业同在,人类与有机农业同在。今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又一次严重警告,人类应当重新审视环境、生态的影响力,应当对过去粗放式发展逻辑进行深刻的反思,必须走生态发展的道路。20世纪人类最大的醒悟,就是对生态的重新认识,人类必须重回万物共生的生态发展时代。为此,人类必须再一次唤醒面向农业的生物共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当然,我们也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唤醒不是回刀耕火种的时代,而是必须唤醒自然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多样性之间的有机整合,必须唤醒的是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需要更好的发展农业科技,但不仅仅是传统的化学农业,而是生物化学农业,同时还是数字农业,是利用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不但追求农业发展的产量,更要追求农业发展的质量。比如数字农业,就有可能让一些“数字人”去替代传统农民的劳动岗位,无人机播种、无人机监测病虫害等,还有数字赋能农业生产、物流、交易、结算、反馈等,一定会促进农业更科学、更生态地发展。21世纪农业是一条通往生态文明的道路。所以,面向农业的生物共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应当是也只能是促进农业走向生态文明的桥梁,而不仅仅是扩大产能、增加产量的狭隘的科学工具。

三、再一次唤醒乡村,是为了更好地活化乡村;只有多渠道、多手段、多方法活化乡村,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未来的乡村,才会进一步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是啊,再一次唤醒我们的乡村只是一种手段,目标还是乡村发展,农民幸福。怎么实现这个普惠而崇高的目标呢?一般来说,一定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活化乡村,通过活化乡村的一切生产和发展要素,比如活化土地、资产、产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活化,是核心;活化,才会有生命力;活化,才会有灵气、有创造力;活化,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乡村的一切都活化了,那一定是一个更加美丽的乡村!

1、用改革的思路去活化乡村土地和土地价值。我认为,这是中国目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既需要政策引导、激活与规范,更需要培育现实市场。从总体上看,政策、资金和劳动力已经比较畅通地流向乡村,但活化土地和土地价值依然需要更具体而坚决的举措。土地是人类的故乡,是乡村的核心自然资源,更是乡村赖以发展的基础资源与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0年农民在大集体制度下有了一份自己能够按照国家政策经营的土地,后来重回到了大集体经营;1980年代广大农民通过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有了一份自己经营的土地。农民每一回有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巨的发展。目前,土地制度改革又进入新的试点阶段。国家在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是要以生态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目的,以土地为抓手,带动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发展,创造性地把土地资源转化资产,带动金融进入乡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使得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要进一步活化土地,放活土地,放活土地上的创造与收益。当然,土地制度是国家制定的。作为乡建力量,只能遵循国家的土地制度和政策。我们在南县依托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体化乡建的实践证明,土地可以成为乡建的一个很好的入口,完全能够创造条件进行完善与复制。活化土地特有的价值体系则是活化土地的深入与发展,是向土地寻求更潜在的价值。核心指向是,通过综合考察和利益土地所在地的地理、生物、化学、特产、品质等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开发相应产业与产品,实现土地的升值与发展。这一点,却是我国农业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

2、用更好的措施去活化乡村的特色产业。特色是天然的赐予,也是人文创造的亮点。现在看来,活化乡村产业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乡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是生产者,可以直接对城市的消费对接。比如我们组织城市社区到南县、城步的消费下乡活动;我们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的线上交流平台,推动电商下乡,推动社区支持农业的CSA,目标就是协助做好农产品上行。第二,尽可能扶持在地农业龙头生产企业。进入乡村,首先就要考虑扶植有产业基础的在地龙头企业。现在,湖南南县小龙虾综合产值超过了130亿元。我们农顺公司中标的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就是把旱地全部改造为生态稻虾水田。如果是别的生产企业流转这些土地后,自己改造道路、沟渠和水系等,成本会超过2亿元。我们瞄准在地龙头企业,通过整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让在地的小龙虾、稻虾米龙头企业进入项目,共同推动南县特色产业的升级与扩张。第三,可以从外地产业导入,但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我们中信农业基金投资的隆平高科、百果园等,我们的乡村产业基金紧密联系了海大集团、雨润集团、创星科技、春鑫蜂业等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公司,目的就是通过资本导入,把现代养殖、种植和生产加工产业等引入我们的乡村项目。我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活化乡村产业的道路。现在看来,活化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条光明大道。我前几天到青海的互助县参观了那里的此类项目,启发很大。中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很值得用心去开发,但一定要创造一种相应的市场模式,一定会取得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市场、在地经济和社会多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3、用金融投资去活化乡村资产。金融是撬动资产的重要活水。最近几十年,我国的商品、服务、技术市场改革力度很大,发展也相当快,但是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发展仍然是相当扭曲的。比如在金融市场上,就应当通过金融改革,让农户、农村企业等得到实在的金融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的一个基本想法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乡村社会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在村集体内部实施改革,即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当农村的资源性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可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转型,曾经的村集体将变成村域资源性资产管理公司,构建乡村资本融合经济体。为此,我们希望建立两大通道:一是通过中信农业产业基金,让资本进入乡村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政策并创造条件,推动企业与政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政府出资30%,社会募资70%,且总资本的60%用于当地产业投资,40%用于类似中信农业产业基金这样的农业产业投资。通过金融投资去活化乡村资产,应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值得下大力去参与和推动。

4、吸引更多的适用人才去活化乡村。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乡村发展需要人,更需要适用人才和人才手里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技能。新时代的乡村建设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延伸,也不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简单移植。任何现代农业知识的推广与应用,都需要专业技术,需要懂得农业组织、农业管理、农业科学等人才。我们希望与长沙开慧学院、云南大理大学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和有关培训班,开发乡村振兴教材等,就是为了培养新乡建人才。当然,活化人,总是最难的事。活化农业人才,可能又是最难的难事。尽管如此,现在的乡村不能只依靠传统型农民,一定要想办法去激励众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职业的人才进入乡村,并且鼓励他们成为真正的“新农人”。新乡建需要“新农人”,新乡村更需要“新农人”。这样知识化、职业化的“新农人”可以是回归乡村的后裔,也可以是从城市来到乡村就业的新乡村人。这样的“新农人”才可能是中国乡村发展的真正主人!

5、用美丽的方式方法去活化乡村。乡村应当是最富生态的地方。生态应当是最美丽的。然而,由于长期的人文加入,乡村早已不再是生态故乡了。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城市要素在乡村长驱直入,已经把乡村带入一种从周边环境、房屋建筑到生活用具等都呈现出多元混杂、生态衰败的状态。比如房屋往往失去了地方特色,中看却不那么中用,综合到一起也就失去了乡村的美丽。孙君老师对此很有预见,多年来重点在做乡村营建、生态文旅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就乡村整体而言,并没有走上人文与生态共同发展的道路。现在,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全国农业功能的重要延伸、拓展方向。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如何用美丽活化乡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日本的福武总一郎先生用的是“艺术活化乡村”的方法。他是日本的大企业家、慈善家。他首先动员他的艺术家朋友为乡村无偿献出自己的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等,在因工业化后而废弃的荒岛——直岛上建设艺术化的乡村。经过3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直岛及其附近的几个岛屿已经成为旅游热度超过富士山的日本旅游目的地。而且,不仅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旅游胜地,直岛的艺术更是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在一些县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治之后,如何更好地活化土地呢?我想到的是用美丽来活化,包括用艺术来活化。比如用艺术引导当地的乡村建设,农民家居更卫生、更方便,农民就可能会在自家院前院后种花种树,不会再随便乱扔垃圾,不就美丽起来了吗?当然,活化的方法很多。现在,乡村不像玫瑰花,有了种子,就能够生长、开花。美丽乡村不会自动生长。但是只要用美丽去引导、去发展,比如艺术,我们就一定会收获美丽,比如艺术乡村。

6、用现代文化教育、现代公益方式去活化乡村。乡村最深刻的沉淀就是乡村文化,最能活化乡村的一定是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与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总是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学校,就会有一个好乡村。其核心就是教育与文化。中国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乡村,最能激活乡村的也会是文化。一台汇演下到乡村,就能吸引全村的人聚到一起去观看;一部电影下乡,能够让一个村子的人活跃起来。这是文化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方式,比如农耕文化节、劳动丰收节、乡村公益活动日等,让浓厚民俗文化成为活化乡村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激荡乡村的文化记忆与活力。我们在南县乡村构建的“乡村相见”公益空间已经正式启动,村民们非常喜欢这个公益空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农道、弘慧教育、世久非遗公益等基金入驻乡村,然后吸引更多的公益机构以此为公益据点,在教育、金融、商务信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司法服务、文化体育、社会管理等上配合和助力乡村治理,实现进一步活化乡村的目的。现在看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四、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再一次唤醒乡村,更好地活化乡村,需要大家的智慧与力量;所以,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做好体系之间的协同,才可能更好地建设、共享美丽的乡村。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乡村建设这个良好的愿望,我们快乐地走到一起来了。我想,我们的付出与努力,一定会结出香甜的硕果。而且,那些硕果一定会泛动我们智慧与汗水的光亮。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共识,需要更多的行动与力量。

1、用我们的行动,共同去再一次唤醒乡村。下过乡村的人都知道,现在要让农民真正为了一个项目而行动起来,那是相当困难的事。尤其是面对一些重大改革,如果不能让农民马上见到好处,他们一定不会跟你大干,甚至成为偏激的对立面。当年,梁漱溟他们那一代人下到乡村去做乡村建设,农民一直没有什么积极性,往往一动也不动。现在,情况好了些,但困难仍然很大。所以,下到乡村,必须首先自己带头做,用行动去唤醒。农民需要看得见利益,也需要看得见有行动。最好的唤醒方式就是行动;让别人相信你的最好办法,就是真干;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的力量,而且必须再一次唤醒乡村,才会更好地建设美丽的乡村。

2、用我们的成果,共同去活化乡村的美丽。我们首先应当自信的是,我们是有力量的。在乡村做生态修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村民最初是不明白什么叫生态的。听说搞生态要增加投入,他们都不会跟着干。我们首先用我们的力量去做,有了成效,也就有了发展的力量。比如在南县,通过生态养虾种稻,稻虾的产量更高,售价也更贵。在直接的效益面前,农民就会自己投钱优化水系,优化生态了。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算出价值的数据。老百姓不会算,只能想感觉,只想看到实效。其实,所有的乡村项目都如此,你要得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你只要真的去干了,干好了,乡村也就醒了,乡村也就活化。所以,行动重要,成果更加重要。

3、用我们的智慧,共同去推动21世纪中国最壮观的乡村振兴战略。说了这么多,其实更多是在自我反省、提醒我自己。面对我们要做的工作,也的确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简单地跳进乡村的山林河湖里,落入具体而繁杂的事务中,更不能忘了初心,迷失了自我的定位和优化发展选择。我们的农顺一定要在乡村土整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或者说发展模式;我们的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崇山资本可以通过乡村基金和乡村投资,去做更多更好的特色产业项目;我们的农道公益、世久非遗可以通过乡村公益,去传递爱心,粘合社会,增强乡村活力;我们的合鲸文旅可以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去对接新的发展因素;我们的弘慧教育可以通过乡村教育,去提升乡村的素养与品质;我们的熬吧文化、环展文化可以通过乡村文化下乡,去推动城市文化下乡与乡村文化进城;我们和有关大学合作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可以共同培养更多的乡村建设人才,拓展乡村建设的源头人才活水等等。我们的智慧,一定能为推动21世纪中国最壮观的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的作用。

4、用我们的理想,去迎接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乡村。现实充满艰辛,理想总是快乐的动力。艰辛可以共度,理想不能失却。乡村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形态,不可能依靠某一项乡村工作、一个乡村项目、一个乡村产业、一些建设资金就能实现乡村的整体发展。乡村需要理想,我们更需要拥有一个关于美丽乡村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照耀之下,还需要打造一个新时代的乡村发展赋能平台,伸出我们的双手,共享我们的智慧,协同我们的力量,通过再一次唤醒乡村的土地,特别是再一次唤醒乡村土地上的人们,用我们的行动与汗水去创造,我们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乡村。

美丽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是形象描述也是价值表达。乡村是人类最初也是永恒的故乡。用我们的智慧,再一次唤醒乡村,共同活化乡村,本质则是再一次唤醒人类,共同去活化、去优化我们现实的生活创造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应当铭记的是,美丽的乡村,就是美丽的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