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珂
“衣服兜里放三包,结节慢慢就变好。”近日,有关随身佩戴中药香包能治结节的短视频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流传。
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中药手串”也频频登上热搜榜单。不少博主在网上晒出由中药材制作的手串,声称长期佩戴不仅可以安神助眠、驱蚊防虫,甚至可以祛湿减重、调理结节。还有博主将中药材制作成了香牌、项链、发簪、耳饰。
仿佛一夜之间,传统中药变身为潮流的“药香配饰”,被众多年轻人追捧,视为“健康护身符”。在某视频平台上,仅“中药手串”话题的播放量就超过了1.1亿次。
但是,“药香配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药香配饰”线上线下热度高
“有各种结节、肌瘤、囊肿、息肉等问题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不用打针吃药也能调理结节……”日前,有博主发布视频称,结节大多与肝气淤结密切相关,可以用一些芳香化浊的中药,来缓解身体的不适,比如香附、佩兰、木香各10克,装在干净的布袋中随身佩戴,能够起到疏肝解郁、消散体内结节的作用。而在视频下方,不少网友留言称“这个方子实用省事,马上安排!”
AI制图
在网络平台上,关于“中药手串”的讨论也十分火热,不少博主分享了不同功效的手串配方,比如用薰衣草、远志、夜交藤、酸枣仁等制作助眠手串,用香茅草、艾草、薄荷、紫苏等制作驱蚊手串。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中药手串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某店铺显示其中药手串累计销量超过60万件。
线下,更有人热衷自己动手制作中药香包、中药手串等方便携带的“药香配饰”。长沙五一广场附近的一家新中式体验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发现,这里是将具有养生功效的中药材,经处理后,制作成手串、香包、香牌等“药香配饰”进行售卖。店家声称这些“药香配饰”能“安神助眠”“芳香化湿”“防疫”“提神醒脑”等。同时,游客还可以在这里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搭配药材制作。
佩戴不当反致病
“用中药制作贴身配饰,本质上是传统芳香疗法的延续。”4月28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肖岚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解释,在古代,人们就有佩戴香囊以除瘴避秽、防蚊驱虫的习俗。
我国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香枕”,填充了佩兰、茱萸等草本药材,被誉为“2000年前的中医助眠神器”。端午节民间悬挂艾草、点燃艾烟的习俗,同样是利用气味抑菌的传统智慧。
现代研究证实,部分中药材挥发的芳香油成分,能够对人体机能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南多家医院推出了“避疫香囊”,以苍术、石菖蒲、山柰等研磨成粗颗粒后,装入香囊让患者随身携带,通过不定时吸嗅,有一定除瘴避秽、清香醒脑功效。
对于时下流行的中药手串,肖岚认为,中药材研磨成粉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药效,但如果要制作成手串,有些药材因本身黏合性欠佳,需要额外添加粘合剂,很可能会冲淡药物作用。
长沙的赵女士就告诉记者,她一年前在重庆旅游时,也忍不住购买了一条用无患子、檀木等中药材制作而成手串,“听说能安神健脾,我就买了一条。但一年过去了,并没有感觉到明显药用效果。”
AI制图
“自行制作芳香疗法产品时更要谨慎,因为不同人的需求和体质不同,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肖岚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前不久,一名女子收到别人赠送的一个含有合欢花、玫瑰花、薰衣草、沉香、檀香等药物的安神香包,将其放于枕头下,虽然睡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也出现了过敏性咳嗽症状。
由于香包中添加的药物种类较多,一时间难以判断致敏原。最终,该女子只能将香包丢弃,过敏症状才逐渐得以缓解。
“除此之外,不符合自身体质的香包还可能会引起皮肤红疹、荨麻疹等其他过敏反应。”肖岚提醒,孕妇应避免佩戴含有麝香、红花等具有活血通经作用的中药材香囊。
同时,香囊的香味会随时间挥发,尤其在湖南的梅雨时节,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药材,以免出现发霉变质等情况。
是“锦上添花”,而非治疗手段
“药香配饰”真的能治病吗?
“针对结节等原因复杂的病症,佩戴中药手串并不能直接起到消散作用。”肖岚明确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中药材贴身佩戴一般只能作为预防和辅助,是锦上添花,而非治疗手段。”
比如,肖岚在接诊严重失眠患者时,通常会开具口服处方药物,而不会开中药香包。虽然中药香包能通过挥发的芳香油,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的神经、呼吸等系统,起到一定的舒缓放松、调节情绪的功效,但无法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AI制图
肖岚进一步解释,中药处方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配伍,脾虚加健脾药、痰湿加化痰清热药、血瘀加活血化瘀药,无需特别考虑香味;而香囊受限于“药需有香”的特性,成分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复杂的治疗需求。
尽管如此,有人反映在佩戴“药香配饰”后确实感受到一定的身心改善。“这也可能是心理疗愈的作用,它本身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肖岚表示,“药香配饰”的流行,或许也只是年轻人对“健康焦虑”的一种回应,他们期望把健康和养生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总之,只要能带来积极的情绪反馈,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