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周建新:为受害者挺起“娘家人”的腰杆

凤网 2021-11-24 阅读数 23657

编者按: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暴力日”,也称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标志着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时代正式终结。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受害者的态度从“家丑不可外扬”逐渐变为“勇敢维护权益”,可家暴的话题从未冷却,仍有无数女性遭受着暴力伤害。面对暴力的深渊,不当施暴者,也不当“沉默羔羊”,容忍换不来觉醒,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争取真正的幸福。

湖南的反家庭暴力工作一直敢为人先,涌现了很多领先全国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在第22个“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到来之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几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反家暴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社工、妇联干部,听她们讲述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对权益保护的“法与情”。

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见习记者  朱泓江 

2020年腊月二十五,65岁的李小玲(化名)终于住进了新家,家里虽然只有她一人,但李小玲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现在就是喝一碗白粥也很开心。”她打电话告诉长沙宁乡市妇联副主席周建新。而电话那头,周建新也把家里的冰箱搜刮了一番,准备出发。“放心,不会让你喝白粥。”周建新说。


为争人头费,丈夫和继子对她施暴

2017年底,李小玲带着满身的伤痕,找到宁乡市妇联求助。几年前,李小玲再嫁到当地的一个乡镇,原本生活和和美美,但丈夫王立(化名)日渐富裕,逐渐对李小玲产生不满,认为她不能处理好和婆婆以及小姑子的关系。随后,王立不仅找了新的女人,还对李小玲实施家暴,一次比一次严重,直到李小玲家都不敢回。由于没有亲戚家属在当地,李小玲一度绝望。

看到李小玲满身伤,周建新很心疼。她拍着李小玲的肩膀告诉她,妇联就是她的“娘家人”。随后,宁乡市妇联通过调查取证,持续3年为她办理了一系列维权工作,还联系多个部门,为身为外乡人的李小玲找到了一个新家。

“她住进新家后告诉我,半辈子的心结都了了。”周建新感慨地说道。


反家暴成绩突出,但要警惕年轻化

今年上半年,周建新接待了一起家暴案件。30岁的张云(化名)从娄底嫁过来,生育两个孩子,但却在近年连续遭遇家暴。发起脾气来,丈夫甚至把张云的头按在水里。

虽然张云屡次遭受家暴,但却一直不敢发声,甚至连娘家人也不说,她觉得丢脸,也怕父母担心。

在得知张云的情况后,宁乡市妇联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周建新也鼓励张云:“这个事情又不是你的错,你应该争取维权,也可以争取家里的支持。”张云也最终解开心结,在父母和妇联的帮助下联系律师,起诉离婚。

“很多时候,即使一些年轻女性有经济条件、有法律意识,也不愿说出来。”周建新说,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有年轻化趋势。

针对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宁乡妇联开启了社区婚姻家庭纠纷矛盾大排查。通过排查,发现了若干起重大案件,有效防止了家庭暴力案件恶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以及反家庭暴力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反家庭暴力态势越来越好。”周建新说,现在无论是受家暴女性的维权意识,还是各部门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力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这并不代表着家庭暴力会消失。

“基层妇联应该继续强化立场,发挥重要作用,让受家暴妇女挺直腰杆。”周建新说。


编辑:俏俏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