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还是信任感?土家族调解员化解婚姻矛盾有秘诀

凤网 2025-09-03 阅读数 21586

编者按:

2025年湖南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擂响战鼓:1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笔试析法条,模拟见真功;竞答显锋芒,案例暖人心。参赛选手以情理为梭、以法理为经,织密万家和谐之网;用微笑化干戈、用专业止纠纷,绘就社会治理新篇。

今日赛事启幕,今日女报/凤网特别策划“湖湘家事解铃人”专题报道,关注那些化解三湘婚姻家庭纠纷的人民调解员,听她们讲述守护家庭和谐,守护幸福灯火的故事。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龙奕菲 杨青玉

8月28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里,一对土家族夫妻正激烈争执,妻子掩面哭泣。永顺县妇联办公室主任、县婚调委兼职调解员舒若冰没有急于劝和,而是为他们各自倒上一杯茶,开始聆听他们的委屈……这样的场景,就是舒若冰工作日常的写照。

在舒若冰看来,婚姻调解是一项充满挑战且极具成就感的工作。因为“每段婚姻背后都是两个家庭的情感与世界,我们能做的不仅是挽救一段关系,更是传递法治意识、传承良俗新风,让更多人学会如何经营家庭。”。

现身说法,用土家族婚俗化解矛盾

在永顺县,土家族特色婚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作为婚姻调解员,舒若冰一直致力于思考如何将民族婚俗融入婚姻调解实践,“尊重并依托本土婚俗进行劝解,让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意识有效对话”是她秉持的调解理念。

2023年,本地青年刘旭(化名)和女友杨雪(化名)的婚姻调解案例成为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二人在外务工时相恋,因担心家长反对,未告知家人便领取了结婚证。返乡后,杨雪父母得知女儿“私订终身”后非常愤怒,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女方家长认为,男方未经提亲、迎亲等传统仪式就与女儿领证,是对女方家庭的不尊重;而男方认为这些婚俗流程过于繁琐,不愿耗费精力操办。”舒若冰说,在土家族的传统观念中,婚约成立需历经提亲、认亲、下聘、迎亲等环节。

身为土家族一员,舒若冰向刘旭解释了婚俗对女方家庭的重要性,强调了“尊重”二字。随后,她又劝说杨雪父母,一方面依法普及婚姻自由观念,另一方面,疏导双方情绪,解释代际观念差异并非轻视,引导女方家长发现男方优点与诚意。

同时,舒若冰还邀请社区干部、族中长辈和双方亲友参与沟通,缓解紧张气氛增强信任。最终,这对年轻夫妇在家人的祝福声中步入婚姻的殿堂。

换位思考,用共情智慧破解婚姻困局

在婚姻调解工作中,舒若冰最擅长的是“换位思考”。她常说:“夫妻之间,最宝贵的是站到对方的位置上看问题。理解对方的付出,矛盾就化解了一半。”

舒若冰向记者讲述了一起令她印象深刻的案例:田晓玫(化名)与丈夫于2019年结婚,婚后两人常年在外务工。2023年春节前,田晓玫提前一天回婆家,因与婆婆生活习惯差异,爆发了激烈争吵,婆媳关系瞬间跌入冰点。

丈夫返家后,不仅没有调解,反而完全偏向母亲,一味指责田晓玫,导致矛盾升级。大年初二,三人再次爆发冲突,田晓玫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看到女儿委屈回家,田晓玫父母怒火中烧,坚持要求男方母亲道歉。遭到拒绝后,他们带着女儿来到永顺县婚调委,提出离婚诉求。

舒若冰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分别与夫妻二人深入交谈。她耐心向田晓玫分析婆婆持家的艰辛,同时也明确指出其丈夫单方面偏袒的不妥。面对男方,舒若冰则以换位思考引导,让他开始思考自身的问题,并承诺以后会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更周全地处理矛盾。最终,一家人的心结得以解开,重归和睦幸福的生活。

在婚调过程中,舒若冰常遇到当事人情绪激动、互不信任等情况。曾有夫妻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激烈争吵,孩子吓得大哭。她和同事迅速将两人分开,进行一对一情绪疏导。结果发现,他们的矛盾其实源自一些生活琐事。经过引导双方坦诚表达、彼此倾听,两人最终和解,带着孩子一起回家了。

“未来,我想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本地土家族的传统婚俗文化,提炼其中蕴含的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的积极元素,将其与现代婚姻家庭理念相融合,运用到调解实践中,让相互理解的种子在更多家庭中生根发芽。”舒若冰说。


海报:潘潘

编辑:徐珂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