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女子依赖AI问诊治咳嗽,8个月后双肺惊现空洞

凤网 2025-09-26 阅读数 42799

今日女报/凤网讯(记者 罗雅洁 郑丽娟 陈颖)身体不舒服,你的第一反应是打开医院挂号小程序,还是点开AI聊天框?今年初,长沙女子廖新花(化名)就选择了后者。在持续八个月的咳嗽中,她反复借助AI问诊平台自我诊断、自行购药,陷入“吃药暂缓、停药复发”的恶性循环,直至症状加重,才走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经肺部CT检查,廖新花被诊断为“双肺多形性病灶并多发厚壁空洞形成”,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结核,目前已住院接受系统检查与治疗。耐药结核与中医肺病科主任裴异接诊后表示:“AI再智能,也不能代替医生做出诊断,AI问诊有不少‘坑’,市民要谨慎对待。”

裴异从临床专业角度指出了AI问诊的三大“先天缺陷”:第一,AI问诊如同“盲人”与“聋子”。医生看病靠“望触叩听”—— 观面色、查皮肤、判精神,摸皮肤温湿度、查活动障碍,叩身体判疼痛,听心跳呼吸音,而AI仅靠关键词推断,错诊风险极高;第二,AI缺乏共情与整体判断。过敏史、家族遗传病、近期作息压力等关键信息,AI既无法感知也不会主动追问,易遗漏重要诊断线索;第三,AI无责任感且不能开处方,其提供的信息仅作参考,不承担医疗后果,而医生诊断依托多年临床经验与专业硬件支撑。

当然,AI在求医问药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裴异表示,AI可承担辅助工作,帮患者了解疾病预防与诊疗知识,整理症状清单和提问内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裴异提醒,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如出现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或月经紊乱等症状,需高度警惕结核病,及时就医检查。“只有通过执业医师的面诊,并结合实验室检验与影像学检查,才能制定出科学、可靠的治疗方案。”裴异说。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