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乡村十日丨中国的优秀农产品为何总是昙花一现?

凤网 2020-08-11 阅读数 10336

文/孙麟

6月下旬,乡村一片碧绿。又近端午时节,处处粽叶飘香,各家大门上艾蒲青翠。乡村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传统节日之际,乡村又回到了传统的氛围。真好!

端午节前一天,我们在乡下的日子又迎来一位优雅知性、端庄大方的蒋总。她给我们团队每人带了一份“王小贱”端午礼盒,还带来了两箱陕西洛川苹果和东南亚进口榴莲。“只带礼物不喝酒,这样的朋友可以有!”团队的同仁们高兴得大开玩笑,甚至建议以后来拜访的朋友最好以蒋总为榜样。礼尚往来,正是乡村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蒋总的团队是一群精兵强将,在湖南成功运作了张新发、王小贱等项目,最近又在琢磨安化黑茶。正好,之前我就有过一些做茶的考虑,特别是想到自己多年来参与乡村建设的经历和体会,忍不住又要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我想,以蒋总团队的能力,肯定会把黑茶做成功。不过,我在交流中,向他们提出了更高期待——希望他们不仅要做黑茶的行业标杆,还要做出黑茶土地和品种的独特价值,打造成地域品牌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输出的可复制样板。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土地是劳动产品的保证和来源,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特色一流农产品,关键是要让农业回归本质,从土地要价值、从生态要价值、从特色要价值。现在,市场上的农产品品牌不多,高价值的品牌更是少见。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土地价值支撑。品牌需要品质支撑,而品质则需要坚实而又有价值的土壤培植。换句话说,我们做茶,但又不仅在做茶,我们要精心打造的、耕耘的是生长茶或者生长农产品的那一片土地,把那一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真正的高价值的土地。

富饶广阔的乡村,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特殊的价值,都有适合的优势产品或相对优势产品,每一片土地都能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品质和味道。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土地,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一片地,而是结合了土地所在地的气候、微气候、土壤、海拔、朝向等元素……让这样的土地保持和丰富其生态特色,而且不受污染和损害,那么这样的土地上出产的产品,就不会出现粗俗的同质化竞争,反而因为时间而积累独特的风味,拥有独特的魅力。而且,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丰产也将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得到增值、增效。

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庄园”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地理标志”。2017年9月,我们农创团队去了法国波尔多考察。我们发现,波尔多的每一个山头,都集合了一个特定地点的气候、土壤类型、坡度朝向、日照、降雨量以及影响葡萄成长的微生物环境。如果再延伸,它还包括适合的葡萄品种、酒庄、酿酒师的酿酒理念与职业精神。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酒产区,精确地划分成了60个不同的AOC等级,聚集了7300多家酒庄或者种植户。而且,行业特色非常明确,分工也恰到好处。种植户只种植葡萄,不参与酿酒;波尔多酒庄只负责酿酒,不直接参与最终销售,他们只把酒卖给300个贸易商/中间商,由贸易商完全负责市场销售;如果酒庄想获取更多葡萄酒销售的渠道利润,也可以入股贸易商。

如果你到酒庄去,打算订货,抱歉,酒庄绝不会直接销售;要酒,可以,但只能去跟他们的贸易商谈。热情的庄园主可以让我们随便饮用和品尝葡萄酒,但想带一瓶走留作纪念,绝不可能;想花钱买一瓶带走,也不行!这是波尔多葡萄酒的生态圈、价值圈、经济圈!

波尔多葡萄酒年产值高达40到50亿欧元,相当于平均每公顷至少200多万人民币以上的产值,所以说,这里的土地拥有巨额价值,且可以自由交易,全世界都有人热衷于来收购葡萄酒庄园。比较著名的葡萄酒酒庄子产区售价在300万到2000万元人民币/公顷之间。我入住的南县老农家里,也流转了4亩土地,按土地上亩产水稻的价值计算,每年每亩收益几千块钱。我们在乡村工作中了解到,其他一些林地流转也是按种植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价值参考计价。严格说,中国乡村的土地因为没有自由流通,基本体现不出价值,即使按土地上的出产参考计价,和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庄园的土地价值也是十几倍到几十倍的差距。

当然,这种数值多少的差距仅仅是浅层表象,更深层、更巨大的差距是品牌力的差距,稳定性上的差距。波尔多葡萄酒从1855年列级庄分级制度开始,至今已经160多年,一直享有国际盛誉,长盛不衰。而中国的许多优秀农产品往往命运不济,常常是昙花一现。这类农产品往往在刚得到市场认可后,就急功近利,迅速推高市场热度,而且不顾质量保障机制,极力扩大产能,质量无法保证,加上社会上的假冒伪劣破坏质量体系,直到把产品的声誉毁坏殆尽,优质也沦为劣质了。中国农产品质量体系必须走出“劣币驱良币”的扭曲状况,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土地价值认同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形成土地价值体系,自己往往把自己的一个好产品给毁了。

分享到